法國國家人口統計研究所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未來幾十年,非洲將成為全球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到2050年,非洲人口預計將翻倍,由目前的12.5億增至25.7億,將占全球的1/4。分析認為,非洲人口激增“將給世界帶來巨大變化”。一方面,非洲人口激增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充足的勞動力、更廣闊的消費市場;另一方面,非洲大陸人口紅利的釋放,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非洲人口全球占比持續上升 這份報告預計,非洲人口在全球人口的比重將持續上升。到2050年,尼日利亞、剛果(金)、埃塞俄比亞、埃及、坦桑尼亞等5個非洲國家的人口都將超過1億。目前,全世界每6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非洲人。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1/4。到本世紀末,這一比重很可能達到1/3。這意味著,非洲在未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分量將無法被忽視。 與非洲人口激增的趨勢不同,全球人口的增速正在放緩。報告預計,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100億,到本世紀末,全球人口預計為110億。而在過去兩個世紀,全球人口增長了7倍。報告認為,全球人口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婦女生育率下降。1950年,全球平均每名婦女生育5個孩子,而現在這一數據下降至2.5。不過,非洲各國的婦女生育率普遍在3.0以上,這令非洲成為未來人口增長最快的地方。 報告還預測,印度到2050年的人口將超過16.7億,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美國的人口也將持續增加,從現在的3.25億人口增長至2050年的3.97億。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其人口數量將保持在5.1億左右。 非洲人口高速增長得益于醫療衛生水平提高,死亡率持續降低,尤其是在過去15年內,兒童死亡率大幅下降。同時,非洲的生育率水平下降速度要比其他大陸緩慢得多。 報告稱,全球生育率水平最高的國家是尼日爾,每名婦女平均生育7.3個子女。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薩赫勒地區生育水平普遍較高。根據2005年至2010年的統計數據,馬里和乍得的生育率分別達到6.5和6.2,剛果(金)達到6.1,贊比亞為6.2,尼日利亞也有5.6。北非的人口生育率在2.0到2.9左右,南部非洲則在2.6到3.5之間。相比之下,非洲國家人口年齡結構更年輕,許多國家老年人比重更小,低于日本、歐盟平均水平。 人口激增機遇與挑戰并存 非洲人口激增被視為一種人口紅利,然而非洲人口紅利的釋放卻面臨著諸多挑戰。人口激增意味著,未來非洲將有更充足的勞動力、更廣闊的消費市場,非洲也將成為全球投資者逐鹿的目的地。近年來,非洲一些非資源型國家的經濟增速保持在6%以上,如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科特迪瓦等,這與年輕化的人口結構有關。 聯合國人口基金中西非地區負責人馬賓戈·恩戈姆認為,基于東亞的發展經驗,未來30年,非洲的人口紅利每年能夠創造5000億美元的經濟產值。他認為,非洲有能力養活更多的人,到2050年,將有一半的非洲人口生活在城市之中。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非洲,未來20年,10—24歲的人口占比超過30%,對人力資源進行恰當的投資,人口年輕化這一趨勢將成為非洲最大的王牌。今年初,非盟委員會前主席德拉米尼·祖馬在非盟峰會上表示,到2025年,全球1/4的25歲以下青年人將會是非洲人。非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大陸,青年人口是非洲的比較優勢,必須把他們轉變為人口紅利。 不過,非洲人口紅利是否能夠真正完全釋放出來仍面臨多重挑戰。法國國民議會外事委員會的一份報告警告稱,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占全球的15%,但是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僅占全球的1.4%,非洲國家急需著手推動人口結構轉型。可以預見,非洲人口激增將成為全球共同的課題。 非洲青年人口雖然眾多,但是失業率高達60%,是成年人失業率的兩倍。非洲每年有2000萬青年人進入就業市場。未來,不斷增長的人口,意味著更多、更迫切的就業需求。《非洲斯坦》一書作者塞爾日·米哈伊洛夫表示,“到2050年,非洲人口比中國要多,其青年人口是中國青年人口的3倍,屆時非洲的就業崗位將更加匱乏。”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經濟仍未能實現多元化發展,過度依賴農業和礦業,無法有效地減少貧困。加之受氣候變化影響,非洲農業產出增長緩慢,農牧民圍繞土地、水資源等的沖突日益尖銳。未來,更多的非洲人口將涌入城市,而當地的農業無法相應地增加產量,就可能引發糧食危機,這些都是非洲人口激增帶來的潛在風險與挑戰。(記者 李志偉) |
相關閱讀:
- [ 09-21]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百億 非洲人口翻一番
- [ 07-31]2022年印度人口提前超中國 非洲人口爆炸式增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