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訊 曾幾何時,海外留學不僅是人人羨慕的經歷,更是就業市場的一塊重量級敲門磚。然而隨著市場供求關系的改變,海歸在求職市場不再擁有絕對優勢。與此同時,“留學熱”卻仍在持續,甚至從中高收入家庭向中低收入家庭蔓延。一邊是動輒上百萬的高昂成本,一邊是留學回國之后的尷尬處境,出國留學到底值不值?近期,在昆明舉辦的一場留學生歸國專題講座現場,晚報記者采訪了多位留學生,他們普遍認為留學是寶貴的人生經歷,但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少受訪者都表現出巨大的心理落差。 難得的歷練 上午9時,云南省教育廳對外交流中心,小周來到培訓室,選擇最中間的座位坐下。他留著長發,戴著耳釘,在眾多留學生中顯得有些另類。如果不是7年前選擇出國留學,28歲的小周或許早已成家立業。 小周出身于藝術世家,家境不錯,大學期間主修設計專業。7年前畢業于本地一所藝術院校的小周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錄取。家人非常支持,希望小周出國深造,增長見識。 “上課都是用俄語和英語,第三個月才基本適應,能簡單交流。”小周說,初到俄羅斯,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語言不通。他第一年上的是預科,進入本科還要考試,這個考試通過率僅10-20%,所幸順利考入本科。 除了學業上的壓力,生活上也得面對很多難題。盡管從小家境不錯,但國外每月相當于4000元人民幣的房租,還是讓小周不得不選擇與同學合租,最多時4個人合租一套房子。 但在小周看來,這些都是歷練,幾年來他成熟了不少。在俄羅斯期間,小周順利讀完預科、本科、研究生,每年花費約15-20萬人民幣。小周說,這個費用相比英美等國家的留學費用(大概30萬元/年)已經不算高,自己的家庭能承受。 無奈的抉擇 今年8月,滿懷信心歸國之后,小周卻發現7年的留學經歷并沒有為他贏得一張求職的“綠色通行證”。他和國內的學生一樣,要通過各類考試才有面試資格。 小周發現,在國內,藝術類專業就業面很窄,要么進高校當老師,要么自由創作。考慮到穩定性,小周選擇了前者,然而連續參加兩所高校的招聘考試之后,小周有些沮喪:“國內很多高校對博士是免試錄取,但對于留學生卻沒有特殊政策,即便是國外名校的碩士畢業,也必須和國內學生一起考試,絲毫沒有優勢。” 如果一直考不上怎么辦?小周曾想過回俄羅斯再深造,但父母年歲漸長,他希望早日成家安定下來。“最后可能會選擇考國內學校的博士,然后直接進高校。”小周嘆了口氣,對于他而言,這樣的抉擇充滿無奈。 小周常反思,當時的抉擇到底值不值。畢竟7年時間一晃而過,國內的同學們有的開了公司,有的成家立業,自己回來卻不得不從頭開始,就業機會甚至不如國內普通大學的博士。 巨大的落差 25歲的小樊來參加講座只是想了解創業優惠政策。小樊告訴記者,他在香港讀的大學,幾年來的花費和出國留學無異。 小樊說,2011年高考完,以他的成績,在內地也可上名校,但父母依然砸鍋賣鐵把他送到香港讀書。主修經濟學的小樊在港期間省吃儉用,最窘迫時兩個人租住在10平方米的小屋里。即便如此,平均每年的花費仍得20萬元左右,這對于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而言,幾乎花光了全家所有積蓄。 “想要找真正專業對口的工作太難。”畢業回昆后,小樊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便他期待的月薪僅4000-5000元。 多次求職受挫,小樊和朋友決定合伙開一家設計公司。做了1年多,一直沒什么起色,只能勉強維持運營。 “父母一直希望我回來后考公務員,最近我也在做準備,還沒敢告訴公司的合伙人。”小樊苦笑著說,在香港的求學經歷給他帶來了不一樣的見識和閱歷,他從沒后悔過,但對于考公務員,他并沒有優勢,而且對于內地時事的關注較少,反而是他的劣勢。下一步該怎么走,小樊開始有些迷茫。 相關部門 或出臺政策 促海歸就業 昆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處相關負責人分析,不能因為當前就業市場不景氣,就“一刀切”地否定留學的價值,畢竟相比國內的學生,留學生在外語以及見識方面,比國內學生更勝一籌,很多做跨境貿易的外資企業更傾向于選擇歸國留學生。“針對留學人員,國家可能要出臺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屆時我們會根據相關要求,制定本地相應的政策。”該負責人說,目前,各地都在不斷完善政策,吸引更多留學人員回國,促進經濟發展。 該負責人也提醒,不要盲目崇拜留學,出國留學的前提是家庭要有承受力,“留學致貧”得不償失。 海歸去哪了? 創業7.9% 就業92.1% 工資高不高? 20001元及以上 5.8% 10001-20000元 13.7% 8001-10000元 13.0% 6001-8000元 22.7% 6000元及以下 44.8% 收入滿意嗎? 高于期望 1% 基本符合期望 30.1% 遠低于期望 68.9% 留學值得嗎? 收益成本相當 18.1% 說不清 18.3% 收益小于成本 27.3% 收益大于成本 36.3% (數據來源于智聯招聘與全球化智庫(CCG)今年8月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
相關閱讀:
- [ 10-11]出國留學須有風險意識
- [ 10-09]2017澳大利亞留學報告:中國學生選擇專業更理性
- [ 09-25]留學海外如何破解“課上不發言”?改變心態轉變方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