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
2017-10-16 07:33:41??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周冬 周冬 |
分享到:
|
2014年10月 10月9日-18日李克強在德國柏林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并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并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對意大利進行正式訪問,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并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 10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印發《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 10月20日-23日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舉行。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報告工作,就《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討論稿)》作說明,并發表講話。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0月25日 十八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舉行,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王岐山講話。 10月30日-11月2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舉行。習近平闡明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軍隊的重大問題,確立黨在強國強軍進程中政治建軍的大方略,指出軍隊政治工作的時代主題是,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當前最緊要的是把理想信念、黨性原則、戰斗力標準、政治工作威信4個帶根本性的東西在全軍牢固立起來。這是新世紀舉行的第一次全軍政治工作會議。12月30日,中共中央轉發《關于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 2014年11月 11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通過《關于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 11月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見》。 11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2016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要求在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相關改革工作任務。 同日我國首個知識產權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正式履行法定職責。此前,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 11月8日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持并講話,強調要深化亞洲國家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共建發展和命運共同體;宣布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提供投融資支持。 11月10日-1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同奧巴馬會談,強調把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落到實處,提出從6個重點方向進一步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李克強、張德江分別會見奧巴馬。 11月11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持并講話,倡導深入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會議發表《北京綱領:構建融合、創新、互聯的亞太——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和《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亞太經合組織成立25周年聲明》,決定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在11月9日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謀求持久發展,共筑亞太夢想》的主旨演講,首次對“新常態”進行系統闡述。此前,11月8日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26屆部長級會議通過《北京反腐敗宣言》,這是第一個由中國主導起草的國際性的反腐敗宣言。 11月14日-23日習近平出席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對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進行國事訪問并同建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舉行集體會晤。峰會宣布中國主辦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11月17日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滬港通”正式啟動。2016年12月5日,深圳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深港通”正式啟動。2017年7月3日,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機制“債券通”上線試運行。 11月19日-21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習近平致賀詞,強調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李克強同出席大會的中外代表座談。 11月28日-29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舉行。習近平強調,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 2014年12月 12月1日我國啟動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逐步擴大改革范圍。2016年7月1日起,全面推開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并在河北省試點征收水資源稅。 12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15年3月28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12月3日-4日全軍裝備工作會議舉行。習近平強調,要加快構建適應履行使命要求的裝備體系,為實現強軍夢提供強大物質技術支撐。 12月7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和巴西聯合研制的地球資源衛星0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第200次發射,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完成雙百次宇航發射的國家。 12月9日-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習近平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總結2014年經濟工作,提出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李克強對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并作總結講話。會議強調,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江蘇南京舉行。習近平強調,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12月13日-14日習近平在江蘇南京、鎮江調研,強調要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這是首次將“四個全面”并提。 12月16日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發布。這次普查是以2013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開展的。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