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葛晨 楊定都)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不久前訪問印度時表示,美印戰略防務伙伴關系進入新階段。今年6月,印度總理莫迪完成了他上任后第五次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的首次美國之行,訪問成果也主要集中在防務領域。 從表面來看,美印兩國軍事合作近年來逐步升溫,但不和諧音已經顯現。美國垂涎的是印度軍火訂單,而印度企盼的是美國能夠提供軍事技術。雙方在合作中關切的重點存在偏差,即使“牽手”也是貌合神離。 【合作升溫】 早在2016年,美國就把印度視為“主要防務伙伴”,特朗普上臺后考慮進一步發展與印度的軍事聯系,一時間兩國在防務領域的合作愈發緊密。 在馬蒂斯9月訪印期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印度國防部長西塔拉曼說,印美防務合作近年來顯著增加,已經成為雙方戰略伙伴關系的關鍵支柱。馬蒂斯也指出,美國重視印度在印度洋的領導地位,尋求與印度建立“有彈性的地區架構”。 過去十年里,印度向美國購買了共計150億美元的軍火。雙方有望簽署新的戰斗機大單。美國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計劃在印度建設生產線,前提是印度購買總價大約150億美元的F16IN戰機。 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競爭印度訂單的還有瑞典的薩博公司和美國的波音公司。為迎合印度發展本土軍工的初衷,這些企業都允諾在印度建立戰斗機生產線。 在9月底的訪問中,馬蒂斯的另一大目的是向印度出售“海上衛士”無人機。先前媒體報道,印度海軍考慮從美國采購至少22架“海上衛士”。 【分歧顯露】 美印的防務合作真的親密無間嗎?分析人士認為,印度看重的是與美方的軍事技術合作,而美國重視的是其在南亞的多重利益。 資深軍事評論員馬堯認為,美方積極拉攏印度的背后是對地緣政治的考量。美國認為,促進美印兩國軍方建立更直接的雙邊聯系,有利于增進美國在南亞地區的利益。在這種思路指導下,美國近年來加強了與印度的軍事合作,甚至愿意向其提供航母核動力及艦載機。 然而,印度在合作中卻有另一番考慮。新上任的印度女國防部長西塔拉曼在宣誓就職時說,她的重要目標是實現國防部門的“印度制造”。“印度制造”是印度總理莫迪主推的政策之一,希望能在印度本土制造戰斗機、潛艇等,減少對外國軍火的依賴。 印度Zee網站9月20日發文指出,美國軍工企業為拿下巨額協議,愿意在印度組建生產線,但這些企業希望印度作出堅定的保證,不會讓它們失去專利技術。 馬堯認為,提供軍火成品是一回事,轉讓技術專利是另一回事,因為在美國看來,向印度單純出售武器而不轉讓相關技術,實際上加強了印度對美國的軍事依賴,這種依賴可以使美國在對印關系中占據優勢和主動;而如果印度獲得足夠的軍事技術,那么美國的地位將因此遭到削弱。 【合作掣肘】 馬堯認為,美國向印度提供軍火只是將其作為控制和拉攏的一種手段,如果向印轉讓軍事技術,將不利于美國達到這一目的。 首先,雙方在地緣政治領域的利益存在沖突。印度洋是當今世界海權體系的軸心地帶,而印度是印度洋沿岸最強大的國家,并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 印度海軍建設的目標是,從當前的近海防御和區域威懾思想轉向遠洋進攻戰略,通過重點發展戰略核潛艇和航空母艦來建立可靠的海基核威懾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力量均衡、結構合理、具備相當威懾力的現代藍水海軍;在控制整個印度洋的基礎上,印度希望逐步將戰略利益延伸至西起波斯灣、東至南海、南抵非洲的廣大海域。這無疑與當今世界海洋霸權國家——美國的地緣政治目標相抵觸。 其次,雙方軍事工業發展水平差異太大。武器裝備在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進行保障。印度的軍工基礎比較薄弱,而美式裝備既復雜又精密。購買美式裝備后,印度在保障方面可能會受制于美國。(新華國際客戶端) |
相關閱讀:
- [ 09-29]索馬里一軍事基地遭“青年黨”武裝分子襲擊
- [ 09-28]伊朗伊拉克承諾加強軍事合作應對庫區獨立公投
- [ 09-25]中俄“海上聯合——2017”軍事演習圓滿結束
- [ 09-25]伊朗舉行實彈軍事演習
- [ 09-19]日本新安保法通過兩周年:軍事“觸角”漸伸向海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