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曾經是內蒙古最大的皮革生產加工集散地,“熊貓”牌皮衣是上個世紀內蒙古為數不多的品牌之一。 這里,也是內蒙古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區,內蒙古每兩個土豆就有一個出自這里。 今天,以傳統農牧業為基礎的烏蘭察布市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草原云谷”、中歐班列、現代物流、“避暑之都”……烏蘭察布市正以產業升級、產業多元的加速發展之勢,全面振興。 “草原云谷”印象 10月12日,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在仲秋時節的烏蘭察布大地,這是豐收的好兆頭。 位于集寧區的烏蘭察布市眾創中心內,軟通動力烏蘭察布大數據創新綜合體啟動儀式正在舉行,這個綜合體今后將是烏蘭察布創新創業培育和大數據應用的重要平臺。據悉,目前綜合體內的2000平米樂業空間已經孵化出11家企業,全部采用O2O模式經營。 還記得電影《機器人總動員》里的“美女”機器人夏娃嗎?綜合體內的孵化企業之一裝匯網就有這樣一位“美女”管家。 “小白,請給我報時!”只要向機器人“小白”發出指令,它就能最大限度滿足主人的需求。“這款機器人是個很好的管家,開門、開燈、報時、報警、掃地等等都可以設定,還可以給老人、小孩定位,和手機綁定后實現遠程看護。”據裝匯網負責人介紹,“小白”目前有不少訂單。下轉第8版-上接第1版 “小白”的“多才多藝”靠的是大數據和物聯網,而這只是大數據服務生活的一個縮影。走進創新綜合體1000平米的大數據創新體驗中心,烏蘭察布風起云涌的大數據發展氣息撲面而來。 “智慧城市”讓平安、交通、食品安全、城市管理、醫療衛生納入一張網,為城市運行提供支撐;“創新驅動”為烏蘭察布創新發展注入新智慧;“草原云谷”讓你領略烏蘭察布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產業的勃勃雄心。 在“大數據是未來新石油”的觀點深入人心的今天,烏蘭察布抓住內蒙古獲批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契機,搶灘布局,走在了全區大數據發展的前列。 烏蘭察布市委書記杜學軍表示,當前烏蘭察布市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未來主攻方向,正在大力建設‘草原云谷’,主動瞄準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努力搶占產業制高點。 “‘南貴北烏’,在大數據業內有這樣的說法,這是對烏蘭察布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肯定。”烏蘭察布市市長費東斌提及此語氣中透著自信。 烏蘭察布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距北京320公里,待2019年張呼高鐵貫通后,到北京只要70分鐘;這里從未發生過破壞性地質災害,年平均氣溫4.3攝氏度,電力資源豐富,電價優勢明顯,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優勢明顯,得天獨厚。 近年,華為、蘋果等“大咖”相繼落戶。今年7月11日,華為二期開工,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可承載1萬臺機柜,建成后將是華為公司兩大數據中心之一。 2016年,烏蘭察布被列入國家首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試點建成后,全市所有行政村(嘎查)實現光纖通達。 今年建成了集寧——北京點對點專用大容量光纜,從華為云計算數據中心直至北京亦莊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 承接了“京津冀”一體化大數據應用及服務外包類產業,與華唐公司合作成立大數據及服務外包示范基地,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5000席位的整體布局,項目一期1000坐席投入運營。 …… 大數據,對于烏蘭察布來說,是一個能夠激發無數“化學反應”的關鍵詞。在大數據的有力驅動下,烏蘭察布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政府到企業、從專家到百姓,學大數據、用大數據、抓大數據的氛圍、意識和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強,一大批外來的、本土的大數據企業成了“智造”的主力軍,醫療、教育、工業、農業、生活服務隨處可見大數據的身影。 從這里始發中歐班列 這幾天,坐落于集寧區北郊的“七蘇木中歐班列樞紐物流基地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從高空俯瞰,它就像一只展翅待飛的蝴蝶,由南向北、架橋而過的集寧機場高速公路是這只蝴蝶的“蝶腹”,兩邊的倉儲區和作業區是五彩斑斕的“蝶翼”。 據物流園區管委會主任霍建仲介紹,項目主要利用呼鐵永暉鐵路,建設包括海關監管作業區、倉儲區、綜合辦公區及貨車停車場等配套設施。開工至今,完成投資4000多萬元,初步具備開通運營條件。 中國“一帶一路”空間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總規劃師閻志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烏蘭察布具有中國內地其它地區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 烏蘭察布是一座四通八達的樞紐之城。位于蒙晉冀三省交界處的烏蘭察布,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呼包銀榆經濟區結合部,是連接華北、東北、西北三大經濟區的交通樞紐。距北京320公里,距中蒙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浩特300公里,是我國通往蒙古國、俄羅斯和東歐的重要國際陸路通道,西北地區向東南出海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國家“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節點城市。 借助地緣優勢,借力“一帶一路”倡議,烏蘭察布在發展現代物流業上謀劃的是“鴻篇巨制”。 在烏蘭察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中歐班列是精彩之筆。截至目前,由烏蘭察布始發的中歐班列已經開行41列,且已有10列班列載著歐洲的木材和牛皮紙返程,實現重去重回。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中歐班列就往返8趟。 在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察哈爾家居產業園內,森諾集團負責人孫大慶很興奮:“我們的原材料全部從俄羅斯進口,中歐班列的開行讓木材進口時間縮短了一半兒,節省了很多成本。” 烏蘭察布市市長費東斌說:“從烏蘭察布獨特的區位角度看,建設連接歐亞經貿過境大通道十分必要,鐵路快運班列是各國進出口貿易的‘直通車’和經濟聯系樞紐,它的逐步興起將逐步改變全球物流和產業鏈版圖。” 作為交通樞紐,烏蘭察布不僅在物流上求突破,而且在區域合作上謀發展。該市充分依托交通區位優勢,制定了“三大開放戰略”,加強“烏大張”合作,迅速融入到“京津冀”。近年來,烏大張三地從政府到民間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合作與融合高潮,僅在工業方面,烏大張以及京津冀合作項目達256項、1438億元。交通及物流發展更是令人矚目,我區境內首條高鐵張呼客專(烏蘭察布至呼市段)開通運營,待張呼客專全線開通后,呼和浩特至北京的運行時間將縮短至3小時。支線機場被確定為國際貨運機場。煤炭、馬鈴薯、皮革“三個交易中心”建成投運,2012年以來,“三個交易中心”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00.9億元。烏蘭察布綜合物流園區被列為國家級煤炭物流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實現了煤炭鐵合金物流與港口的聯動。曹妃甸港烏蘭察布內陸港建成運營,引入張家口市萬全縣6家選煤企業,近兩年煤炭運輸量月130萬噸。成功承接北京雅寶路服裝市場,形成了皮革加工、研發、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年加工皮件達5000萬件以上。建成全區首個中國(天津)自貿區直營中心……目前,烏蘭察布匯聚國際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條件已經具備,貨通天下、物走四方就是該市發展大物流的最好注腳。 “冷涼經濟帶”構想 見到關慧明時,他剛剛從呼市返回集寧,顧不上休息,馬上來到冷涼蔬菜試驗基地,站在田間打開了話匣子。 “氣候寒涼對蔬菜有好處,這樣才會形成糖分,蔬菜糖分多了不凍,這些物質恰好能使蔬菜口感好、有營養,這就是冷涼蔬菜的優勢。” 冷涼蔬菜是指冷涼氣候條件下生產的蔬菜,具有綠色、優質的特點。地處內蒙古陰山北麓,年平均氣溫4.3攝氏度的烏蘭察布市,具有典型的冷涼生態環境。 頭發花白的關慧明半輩子都在和冷涼蔬菜打交道,現在是烏蘭察布市新技術開發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過去,冷涼的自然環境是烏蘭察布農業發展的短板,如今卻是這里發展冷涼蔬菜的優勢特色資源。” “烏蘭察布發展冷涼蔬菜有先天優勢。”關慧明說,冷涼蔬菜生長的最佳環境要求氣溫要低于攝氏30度, “比如說胡蘿卜、土豆、甘藍等,需要找氣候涼一些的地方種植,烏蘭察布就是很好的種植地”。 2012年以來,烏蘭察布市全力開發冷涼資源,種植適合生長的冷涼蔬菜,打造優質品牌。統計數據顯示,烏蘭察布市每年種植甘藍、大白菜、西蘭花、胡蘿卜、洋蔥、南瓜、萵筍、娃娃菜、生菜、芹菜等冷涼蔬菜60萬畝以上,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出口俄羅斯、蒙古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已經成為全國三大冷涼蔬菜基地之一,形成的8個產業帶涉及貧困人口30萬人,蔬菜收入占貧困人口總收入的40%。 為了全力開發冷涼資源,為冷涼蔬菜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烏蘭察布在我國蔬菜遺傳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的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中國·烏蘭察布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這也是我國首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 關慧明說,從成立之初至今,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在推動烏蘭察布冷涼蔬菜發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5年來,工作站致力于新品種研發、栽培技術、機械化發展、疑難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攻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年來,烏蘭察布市冷涼蔬菜良種國產化推廣達到12萬畝,每畝純增收入1000元以上。由此,冷涼蔬菜已經被列為烏蘭察布四大農牧業優勢產業。 烏蘭察布市將“冷”產業延長,“冷涼經濟帶”的構想正在生成。在這一理念中,除了生態,旅游業等眾多產業也囊括其中。近年,“草原避暑之都”的名稱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外地人選擇來這里避暑旅游。讓“冷”經濟“熱”起來,烏蘭察布市依托冷涼資源,打造冷涼品牌,正在做著一篇“冷涼”大文章。(記者張俊在 皇甫美鮮 馮雪玉 梁亮)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