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五年,中國共產黨如何超越自我?
2017-10-22 20:53:53??來源:新華視點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打高爾夫球是與國際接軌,是領導干部應有的派頭”“不收錢就是‘很清廉’,公款該吃吃該喝喝”“共產黨員也是人,生活條件好了,吃點拿點是小事”…… 這些奇談怪論,一度大有市場。 風氣之弊日積月累,不僅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而且會侵蝕政治生態,敗壞政風民風,疏離黨群干群關系。 有時候,吃飯也是政治。 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蔣介石、毛澤東先后請愛國僑領陳嘉庚吃飯,前者極盡鋪張,宴請列支8萬元;后者熱忱樸素,自掏腰包請了一頓農家飯。 一頓飯,陳嘉庚看到了中國共產黨這個“山溝里的黨”與人民的水乳交融,看出了這個黨質樸廉潔作風中蘊含的遠大志向。 一頓飯,陳嘉庚作出一個判斷: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绷暯娇倳浉嬲]全黨。 兩個蘋果能值幾個錢? 山東巨野縣田橋鎮政府辦公室主任魏衍順,恰恰就是在兩個蘋果上“栽了跟頭”。因為巡查市場時吃拿商戶兩個蘋果沒付錢,魏衍順被當地紀委通報,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價。 不是小題大做,而是因為群眾利益無小事。 60多年前,遼西戰役如火如荼。錦州鄉間蘋果已熟,絡繹不絕行軍路過的解放軍戰士雖饑渴難耐,卻一個都沒有摘。 戰士們說:“這是人民的蘋果?!?/p> 一句“人民的蘋果”,道出中國共產黨迥異于別的政治組織的特質:嚴格的紀律、高尚的品格、為民的情懷。 時間再退回到1927年,秋收起義部隊正處于極端困難的境地,毛澤東卻對部隊官兵提出要求: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這就是讓人民軍隊立于不敗之地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雛形。 作風,就是黨在人民心中的樣子。 從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細節入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有了區別于其他一切舊式軍隊的優良作風和鐵的紀律,人民群眾看到了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 八項規定就是今天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2013年底,中央紀委通報了黑龍江省副省級干部付曉光因私公款消費、致陪酒人員死亡的典型案件。 “應該說一句最心里的話,八項規定出臺得太及時了?!碑敃r一起陪酒的干部孫書功回憶道,“作為基層干部,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搞應酬……八項規定出臺之后,現在你請他,他都不來了。”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不信清風喚不回。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平均每天有140多人因違反八項規定受到查處,總計1.2萬名黨員干部被點名通報。 從省部級領導到鄉鎮干部,多少人因為“小小的”作風問題被處理,沒有半個臺階可下,沒有一點面子可留。 紀肅則風正。堅持不懈抓作風建設,厘清的是公與私的關系,擺正的是官和民的位置。 “上次和鄉干部同點一盞燈、同坐一張桌,還是好多年前在生產隊時候的事。” 江西萍鄉,61歲的村民晏思萍感慨:“現在干部來得勤了,辦實事、辦好事??h長、鎮長都坐過我們家的板凳哩!” 來到人民身邊,才能走進人民心里。 “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 2017年3月9日,贛南采茶戲《永遠的歌謠》在北京上演。一首傳唱80多年的經典民歌《蘇區干部好作風》唱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聲。(新華社記者陳曄華 攝) 2017年3月,贛南采茶戲《永遠的歌謠》在北京上演。一首傳唱80多年的經典民歌《蘇區干部好作風》唱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聲。 在這首民歌的誕生地江西興國縣,駐村第一書記朱長華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著老百姓的各種急事難事。他把走家串戶、訪貧問苦作為必修課,與群眾拉家常、交朋友,聽心聲、解難題,深得大家信任。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 |
相關閱讀:
- [ 10-22]實現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強烈共鳴
- [ 10-19]開放自信的黨最有力量(盛會說)
- [ 10-19]越南老撾古巴朝鮮執政黨分別致電或致函 熱烈祝賀中共十九大召開
- [ 10-17]人民日報社論: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熱烈祝賀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
- [ 06-29]人民日報:從嚴治黨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
- [ 05-14]尼泊爾舉行第一階段地方選舉
- [ 04-09]中國共產黨的世界影響力不斷增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