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湖面積持續擴大 達到17年來最大值
青海湖湖東部分因水位上漲已將沙地覆蓋(10月19日攝)。近日,據青海省氣象科研所最新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享有“中國最美湖泊”之譽的青海湖水體面積持續擴大,目前已達到4497.01平方公里,為2001年遙感監測以來的最大水平,達到17年來最大值。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維系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郵票發行
10月18日,河北省衡水市郵政公司工作人員在展示紀念郵票小型張。當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郵票一套2枚,小型張1枚。

中外記者為中國式養老服務點贊
10月21日,在北京市朝陽區養老服務中心,記者們被一臺服務型機器人吸引。
當日,幾十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記者走進北京朝陽區,了解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為中國式養老服務點贊,表示“很受啟發”。從10月12日開始,十九大新聞中心組織了包括基層黨建、科技創新在內的15條線路的采訪活動,讓中外記者近距離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共產黨。

中外記者在北京新機場感受“中國速度”
10月16日,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助理朱文欣(左一)結合展板向中外記者介紹新機場項目情況。當日,近40家參加十九大新聞報道的中外媒體的60多名記者前往北京大興采訪新機場建設項目。自10月12日起,十九大新聞中心組織包括北京中軸線、基層黨建、故宮在內15條線路的采訪活動,幫助中外記者更好地了解中國發展成就。

有他們守護的地方,最美
駐守在祖國東南沿海的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是一支擁有光輝歷史和輝煌業績的海防勁旅,所屬大部分單位獨立駐防海島,遠離陸地,交通不便,島上環境艱苦,除了石頭就是海沙。

又見引力波!這一次,中國沒有錯過
10月16日,在位于南京市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現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工作人員展示2017年8月18日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觀測窗口期觀測引力波光學對應體模擬演示圖片。
多國天文學家10月16日宣布,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并產生的引力波以及伴隨的電磁信號。我國包括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國內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望遠鏡在內的多臺設備參與觀測引力波事件,我國科研人員還借助引力波光譜解開了宇宙中金、銀等超鐵元素的產生之謎。

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進入最后1米沖刺
這是10月15日拍攝的水位上升后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夜景。當日8時,三峽水庫水位突破174米,這標志著三峽工程新一輪175米試驗性蓄水進入最后1米沖刺階段。按照計劃,三峽水庫水位將在本月底或11月漲至175米。

中國非遺“木版水印”技藝走進法國校園
10月19日,在法國圣日耳曼昂萊的讓·穆蘭小學,學生們觀看木版水印作品。
當日,杭州十竹齋藝術館館長、十竹齋木版水印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魏立中走進法國圣日耳曼昂萊的讓·穆蘭小學,為當地學生帶來一堂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版水印技藝”興趣課。課堂上,魏立中結合其作品《二十四節氣》,向學生們講解木版水印的歷史、制作工藝、欣賞方法等,并讓學生親身體驗拓印作品。

北京首條磁浮列車將開通試運營
10月16日,停在車庫中的磁浮列車。北京首條中低速磁浮交通線路S1線目前正在進行空載試運行,年底石廠站至金安橋站線路先行開通試運營,將有效改善北京西部地區門頭溝新城的對外交通環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京S1線線路全長10.236公里,全線設站8座,全部為高架站。磁浮列車采用6輛編組,定員載客量1032人,運營最高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

李玉峰:反恐鐵拳帶兵人
李玉峰(右一)帶領官兵進行戰術訓練(2015年6月13日攝)。入伍至今,黨的十九大代表、武警黑龍江總隊二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李玉峰先后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15年榮膺第十八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2016年被評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帶領官兵先后創新戰法訓法10余種,帶出近50名反恐特戰骨干,成為官兵眼中的“金牌教練”。

C919大型客機102架機完成整機噴漆
C919大型客機102架機停放在中國商飛公司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裝車間內(10月18日攝)。10月18日,記者來到中國商飛公司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裝車間,探秘C919大型客機102架機。據悉,C919大型客機102架機已于10月11日完成整機噴漆工作,目前正在進行發動機安裝調試、試飛測試系統改裝和開車前的地面功能檢查試驗等工作,計劃近期推出總裝廠房,開展外場功能試驗。

今年我國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10月16日,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穆店鄉穆店村農民在田間收割水稻。
目前,我國秋糧收獲已近七成,全年糧食生產大局已定。中國農業部16日發布消息,初步預計,在今年繼續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的情況下,糧食產量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又是一個豐收年。

何中虎:破解小麥品質的“生命密碼”
9月20日,何中虎在國家小麥改良中心實驗室做小麥分子標記檢測。何中虎,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破解了小麥品質的“生命密碼”,為提高中國人的主食消費品質和營養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怒江金滿村:“搬”出新希望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是10月15日拍攝的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洛本卓白族鄉金滿村老房子;下圖是10月14日拍攝的位于怒江邊的金滿村群眾新房。
金滿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洛本卓白族鄉西面的高黎貢山半山腰,村中絕大部分人口是白族支系勒墨人。由于山高坡陡、土層稀薄、交通不便等因素,當地群眾經濟收入低,金滿村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典型的貧困村之一。為改變貧困現狀,瀘水市于2016年10月啟動建設巴尼旅游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規劃安置金滿村171戶677人。今年國慶期間,首批40戶160名村民從山上的“千腳樓”中陸續搬遷入住山下的新房,今年12月底前第二批120戶村民也將全部入住,第三批11戶村民將于2018年6月前入住新居。據了解,為讓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當地還通過組織勞務團外出務工、成立種植養殖合作社、發展貧困群眾成為護林員等措施實現穩定脫貧。

小康路上不掉隊——西藏脫貧攻堅戰一線觀察
西藏墨脫縣背崩鄉背崩村村民在茶園采茶(3月31日攝)。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精準施策,真抓實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實質性進展。

“閱讀好聲音”——上海舉辦全城微朗讀大賽
10月15日,上海梧桐劇社的成員在展演中朗讀并推薦《紅色情書》。當日,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節“閱讀好聲音”全城微朗讀大賽頒獎暨展演在同濟大學舉行。本次大賽以“家文化”為主題,引導市民充分利用智能終端開展“微朗讀”,分享閱讀感悟。

大美胡楊醉金秋
內蒙古額濟納旗胡楊林金秋美景(10月13日攝)。金秋時節,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胡楊林在陽光中迸發出金色的魅力,夢幻迷人。

紅葉“醉”金秋
這是10月21日航拍的河南省鞏義市青龍山附近的紅葉。
金秋時節,河南省鞏義市山區紅葉遍布山野,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青藏高原黃沙頭上披綠裝
這是航拍的黃沙頭防風阻沙帶(9月14日攝)。 20世紀中期以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的黃沙頭及木格灘周邊沙漠化十分嚴重,蜿蜒的流動沙丘每年以5至15米的速度向東南肆意擴展蔓延,直至吞噬近3000多畝草地、耕地。沙漠的源頭稱為木格灘,藏語意為荒灘。這里曾經狂風裹挾著沙礫在空中飛舞,草木枯枝不一會兒就被掩埋在沙土中,每當沙丘推進一尺,土地上的綠色就少一分。

廣西龍勝:龍脊梯田搶收忙
10月19日,農民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梯田里收獲稻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