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 魏晞) 對智能制造提供全流程金融支持,已經成為金融機構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突破口。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促進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邁進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支點。 作為中國銀監會批準的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近年來,浙商銀行從智能制造實施的供給和需求兩端入手,創新運用買方信貸、訂單融資、履約見證、產業基金等金融產品和方式,多措并舉服務實體經濟。 訂單融資:幫助企業擺脫“兩難”困境 企業實施智能制造,一次性投入大、回報周期長,諸多不確定性會使其陷入既擔心投入有風險、又擔心喪失市場機會的“兩難”困境。 金石機器人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桁架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企業,受益于“機器換人”政策,公司訂單量爆增,今年上半年新增訂單額高達1.5億元人民幣。但按行業慣例,買方一般只支付30%預付款,墊付其余貨款讓金石機器人在集中交貨的數月內產生了4500萬元的融資需求。因為固定資產有限,公司近年來一直靠股權融資募集資金,這種方式難以持續。 看到企業這一痛點,浙商銀行針對訂單的爆發式增長,采用單個訂單封閉管理,打包解決預付款外的全部融資需求;針對大股東不愿大幅稀釋股權,采用以債為主的投貸聯動方案;針對企業缺乏可抵押的固定資產或股權,大膽采用信用方式審批;同時為了把控風險,根據企業回款情況,制定了分階段放款、按訂單進度回款的用信策略;最終形成了“訂單融資大債小股 信用方式 分批提款”的智能制造金融服務方案。 通過這一方案,浙商銀行為金石機器人成功授信3000萬元,并陸續為企業的多筆訂單放款,有效緩解了公司集中交貨的壓力。 合同能源管理:嵌入低碳商業模式 金融支持先進制造業發展,不僅在于單純的資源傾斜,更重要的是創新出與企業商業模式融合發展的融資方式,識別風險、把握機遇。 以天津飛旋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磁懸浮軸承、磁懸浮分子泵打破了這一領域國外技術壟斷。目前,飛旋公司剛剛度過艱難的技術準備和應用研發階段,處于產品推廣期,為快速占領市場,公司主要采取租賃銷售方式,租金收入為使用公司產品節電的收益。如此一來,租金收益見效慢和產品推廣資金需求大的矛盾日益凸顯。 為了幫助企業化解這一矛盾,浙商銀行借助“1 N”供應鏈模式,給予飛旋科技直接授信額度和基于供應鏈下游企業供應鏈管控額度2億元;飛旋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向其下游企業出售設備,下游企業利用供應鏈融資授信向飛旋公司支付設備款,而貸款利息則按一定比例從后續設備使用期間節省的能源費用中支出。 這一方案的有效實施,使得處于智能制造的供需兩端的飛旋公司和下游企業,分別免去了先行墊款和一次性大投入的煩惱,而銀行也能第一時間掌握下游企業的開工率、產量等生產數據,從而了解其真實經營狀況,確保風險可控。 履約見證:履行銀行信用中介職能 除了資金融通,現代商業銀行還有信用中介、衍生服務等職能。在助力智能制造的過程中,浙商銀行積極發揮服務中介功能,創新履約見證服務,簽訂三方約定,促進買賣雙方交易達成。 2017年初,嘉興華宇電力設備有限公司中標了湖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混改性纖維項目的電力設備訂單。湖州中石對這批電力設備質量、供貨時效要求高,且華宇電力對貨款及時支付需求大。浙商銀行杭州分行根據購銷雙方的企業經營情況、供貨能力、付款能力及各自需求,制定了“履約見證”的金融服務方案。浙商銀行作為第三方,利用銀行信用對購銷雙方各自作了履約保證,在保障雙方利益的同時促使交易順利達成。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浙商銀行共計為98家實施智能制造企業提供表內外信貸支持186.5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7%。 |
相關閱讀:
- [ 10-20]2017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4家廈企上榜
- [ 10-19]智能制造煙臺樣本:張裕創新驅動“葡萄酒航母”
- [ 10-17]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出爐
- [ 10-11]昆山臺企富士康加速向智能制造轉型
- [ 10-08]【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短視頻丨3D測量、定制生產、全程可視 智能制造新模式讓人腦洞大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