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十九大報告鏗鏘有力的話語,說到了各地干部群眾的心坎上。大家一致認為,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讓獲得感成色更足 十九大報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可方便了,健身器械啥都有,老街坊聚在一塊鍛煉,熱鬧,對身體也好。”每天清晨,家住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的退休職工孫秀英都要出門健身。“我還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學聲樂、練書法,生活舒服著呢。” 西藏拉薩市尼木縣委書記杜國君說,錢要花到刀刃上,事要干到點子上。“這幾年,我們堅決落實好惠民利民政策,讓農牧民住上新房子,找到好工作,在家門口就能看病。我們要繼續努力,讓農牧民們有更多獲得感。” 福建省發改委副主任張福壽表示,報告為下一階段的民生事業作出了戰略安排。“要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就業、醫療、教育等方面探索保障民生發展的制度創新。”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李重認為,加快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人民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干。 “黑龍江振興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黑龍江省發改委政研室副處長榮鐵雷說,我們做規劃、出政策,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上接天線、下接地氣,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 讓安全感更有保障 不斷促進社會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是黨向人民群眾許下的承諾。 河南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省工商聯執委馮國鑫是一名海歸人士。他說:“中國的社會治安國際一流,有海外經歷的人深有體會。讓人民群眾有更強烈的安全感,這是中國的承諾,也是中國的優勢。” 身處云南緝毒一線,臨滄鳳慶禁毒大隊大隊長楊謙說,邊疆多緝一克毒,內地少受十分害,“我們要堅決用責任感和使命感呵護群眾的安全感。” 江西南昌青山湖區委書記熊運浪說:“發展不能一味求快,不安全的發展給人民群眾帶來的不是幸福。我們的著力點要放在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上,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廣西崇左市江州區委書記農化認為,這就要求基層政府更加認真對待社會治理這個大課題。要持續發力,讓治理成效體現在最小網格,筑牢群眾安全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讓幸福感更可持續 十九大報告指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環境需要。這一要求,將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群眾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了,文藝工作者如何滿足?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曹保明認為:“文藝是智慧,文化是方法。身處這個偉大的新時代,每個文藝工作者應全身心投入火熱的生活中去施展本領。”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河北省文安縣醫院院長王奎中說,相信黨和政府今后不僅會持續加大基層醫生的培養培訓力度,還會不斷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 位于沂蒙山區的山東沂水縣大力植樹造林、保護環境,打響“山東好客、沂水情長”旅游品牌。縣委書記薛峰說:“優美的環境也是生產力。生態好了,近者悅遠者來,全縣旅游收入激增,老百姓幸福感也大大提升。”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營銷部主任邱明泉說:“近年來,通過加快實施‘煤改電’工程,百萬戶居民告別燒煤取暖,每個采暖季可減少散煤燃燒386萬噸。今后我們要更腳踏實地,助推首都能源清潔轉型。” 國家能源局信息中心黨支部副書記李翰斌說,我國近年在新能源的探索利用上有了長足進步,同時大力改造傳統的能源生產和供給方式,為建設美麗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記者 鮮 敢 柴秋實 銀 燕 邵玉姿 龔仕建 王漢超 楊文明 魏本貌 龐革平 方 圓 劉夢丹史自強 孟海鷹 潘俊強 賀 勇)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24日 12 版) |
相關閱讀:
- [10-24] 【十九大時光】貴州:政務服務“不打烊” 群眾獲得感更強
- [10-24] 為了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黨的十九大看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 [10-24] 閩東醫院多支部聯合開展義診 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 [10-24] 漳平:學習十九大報告 新型職業農民關注綠色發展
- [10-24] 龍山中學開展系列活動 慶祝十九大召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