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混改借資本市場發力 資產證券化成重要路徑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有了新的結合點。如在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方面,資本市場無疑是一個重要平臺。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談及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時曾表示,資本市場對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力作用,資本市場發展好了,會給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很好的空間。 事實上,從近日彭博發布的2017年前三季大中華地區兼并收購排行榜可以看出,前三季度中國企業并購數量攀升,其中,中國企業(不含港澳臺地區)參與4031宗,交易金額4664億美元,參與數量同比大幅攀升42%。而從交易金額來看,大中華區企業涉及的前十大交易金額達1097億美元,國有企業混改、“一帶一路”、行業內資源整合等概念表現搶眼。 在業內人士看來,借助資本市場平臺推進國企混改,可以讓“老樹發出新芽”。具體來看,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類資本市場,大力推進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等;另一方面,通過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國企改革目標,在提高相關企業競爭力和效益的同時,也可以讓上市公司質量得到改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也認為,在推進國企改革過程中,混改只是手段,促進企業轉變經營機制、激發活力、提升效率才是改革的真正目的。 值得關注的是,在推進混改試點工作過程中,上海和江蘇有一個共同點,即以上市為主渠道、以發展公眾公司為主要實現形式推進混改。 項安波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與兩地的國有資產質量較好、國有企業發展較為規范、與資本市場對接較為便利等因素有關,也與兩地認為“上市是混改的高級形式”的基本思路有關。 具體來看,國有資產資本化和證券化一直是上海深化國企改革的主線,推動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是其工作重點;而江蘇省也長期重視國企上市工作,目前全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數量已達50戶,正在培育的上市企業有39戶,下一步還要繼續擴大上市數量和規模,提高資產證券化率。 項安波表示,上海、江蘇兩地的實踐證明,資本市場的公開競價和監督,保證了資產評估程序的公正公平和規范透明,既能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市場化水平、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也有助于減少行政干預。資產證券化是最受社會資本期待和歡迎、也是爭議最少的混改模式,應大力支持和加以推廣,并配套完善土地、稅收、“歷史遺留問題”處置等相關政策,把(整體)上市與資產優化重組、股權激勵等相結合,處理好與企業發展戰略、員工持股、壟斷產業改革、資本市場等方面的關系,使上市成為國企混改的主渠道。 |
相關閱讀:
- [ 10-26]32家地方國企上市公司已停牌重組 明年混改將提速
- [ 10-23]民企參與成品油出口貿易 以三統一方式組建混改公司
- [ 10-16]新一輪促民資政策集中出臺 國企混改PPP項目成重點
- [ 10-12]央企混改第一槍 聯通混改方案獲證監會發審委放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