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式上所作的報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從“新”、“美麗”、“強國”到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今晚的主講嘉賓陶文昭教授將從黨的理論創新入手,解讀十九大報告精神內涵,分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

陶文昭教授是剛剛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也是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今晚陶教授將亮相《中國正在說》,深入解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解讀十九大——“新時代”

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陶教授看來,新時代的“新”,一是綜合當下中國世情黨情國情背景的重大判斷。從時間上看,鄧小平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1982年提的,今年是2017年,(間隔)35年。有一定時間積累,也符合中國普通人覺得的代的觀念。
第二是時代是發展的一種標準。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大發展、面貌的大變化,使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陶文昭認為,新時代的“新”,更重要體現在: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引領中國出現的歷史性變化。

“新時代”要解決“新矛盾”。從解決落后的社會生產問題,到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矛盾不一樣,解決矛盾的方式也發生著變化。

在陶文昭教授看來,“新矛盾”是從原先追求數量的變化,到追求質量的變化;從原先追求外延的擴張,到現在追求內涵的增長。新的矛盾判斷與過去的矛盾判斷,它不是對立的。基本的理念是相同的,在表述上更精確、更準確。
?
解讀十九大
——“美麗”“強國”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十九大報告指出:
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長遠目標,是二十一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但是這個百年目標,在不同時期,中國一直是分步走。

陶文昭認為,從以前最初的三步走,80年代解決溫飽,90年代實現小康。在90年代實現小康之后,我們在黨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到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陶教授說,我們十九大未來的五年,就是既要解決前面建成小康的問題,又要踏上現代化新征程的問題。2035年和2050年的中國,將是怎樣的面貌?十九大報告描繪出奮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解讀十九大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96年前行路上,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革命中,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理論大飛躍。

毛澤東同志曾說,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鄧小平同志總結中國過去的經驗,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最新實際相結合,實現了理論的第二次飛躍。

鄧小平同志曾說,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正式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此后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始終不變的主題詞。

今天,習近平同志說,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將如何指導我們的新實踐,
創造怎樣的新未來?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
東南衛視 今晚21:15播出
由福建能源集團獨家冠名的
《中國正在說》第三季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
首席專家陶文昭教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