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助理工程師張永興在檢查13.7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設備運行狀況。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蓄集鄉澤令溝小野馬灘戈壁深處,有一只“眼睛”在晝夜不舍地觀測著宇宙。這里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而那只“眼睛”就是站內的13.7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
三十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觀測者在艱苦卓絕的自然環境里夜以繼日地觀測著宇宙。這臺13.7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向全世界天文研究人員開放使用,進行著銀河系內分子云與恒星形成研究、星際介質物理等現代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前沿領域的天文觀測研究。
目前,觀測站建設了從射電到光學各個波段天文設備,基地由建站初期單一的射電天文觀測臺站逐步發展成一個綜合性的天文觀測臺站。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攝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助理工程師張永興在觀測值班室內吃晚飯。新華社記者張宏祥 攝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助理工程師金鳳娟在觀測站辦公室內查看望遠鏡觀測數據。新華社記者張宏祥 攝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助理工程師張海龍在檢測設備運行狀況。新華社記者張宏祥 攝

10月28日拍攝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一角。 新華社記者張宏祥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