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在廣州黃埔港工作40余年的梁澤慶,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慶師傅”。這其中除了流露著親密的工作關系,又包含了很多對他不驕不傲、虛心請教、熱心授徒個人作風的贊美和欽佩。 慶師傅對待工作敢想敢干,正是因為這樣的工作勁頭,40余年來,他作為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黃埔港務分公司的高級技師,通過改造大大小小的港務設備,為集團省下數百萬的成本開支。近年來,他先后被評為廣東省技術能手、交通部全國交通技術能手、廣州市勞動模范、廣東省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等。 自學理論動手實踐 1979年,慶師傅來到黃埔港碼頭,從一名電氣維修工學徒做起。剛剛高中畢業的慶師傅對港務工作、電氣技術一無所知,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由于當時我國電氣工業發展滯后,技術人員匱乏,慶師傅的師父也只是一名普通的電氣工人,很多技術問題無法解決。面對這樣的困境,他決定自學。 從基礎理論開始,他找來電氣專業的書籍——《電工基礎》《電子電路》《電子電路基礎》等。在看書的同時,慶師傅不斷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只要是跟電氣相關的,他都去留意、去摸索。直到他發現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勾起了他濃濃的好奇心。他說:“我當時對收音機為什么能將一兩千公里外的聲音傳遞出來,產生了十二分的好奇。” 于是,慶師傅開始四處查找資料,很多與電子電氣相關的書籍、雜志,圖書館都無法借閱,他就找人借,看完再還。“讓我最慶幸的是,當時中央電視臺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都會播出近一個小時的電路基礎講座,我每次都不會落下,在那個節目上,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慶師傅說。 通過多種渠道學習理論知識到了一定程度后,慶師傅愈發覺得“紙上得來終覺淺”。于是他決定自己組裝一臺半導體收音機。從舊貨市場搜羅舊收音機上的零部件,根據書上的指示和方法,一步一步地精心安裝。“第一臺收音機組裝完畢后,無法使用,搜不到臺,但第二臺就成功了。”他說。 在做學徒的三年間,慶師傅一直孜孜不倦地學習理論,并將每一次理論的學習都付諸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理論知識是否掌握。這也為他以后在工作中敢于嘗試、敢于解決復雜問題奠定了基礎。 敢想敢為堅定信念 上世紀90年代,黃埔港有三臺起重機操作復雜、運行緩慢,達不到使用要求,由于這三臺起重機購買不到十年,在80年代每臺幾十萬元的機器并不是小數目。慶師傅認為將這些起重機丟棄,實在可惜。 慶師傅動了自己改造的念頭。“以前經常組裝一些電子電器設備,但都是小打小鬧。這次起重機改造可是事關公司幾十萬開支的重大事情。”下班后,慶師傅完全開啟了他打破砂鍋、鉆研到底的勁頭,悉心觀察起重機的每部分構造,用圖紙分析結構原理。最終,慶師傅找到了起重機運行緩慢問題的根源所在——發電機組電壓輸出低,運行起來緩慢。 面對這樣的問題缺陷,慶師傅認為沒有更換整臺機器設備的必要,只要將不符合要求的發電機組更換,再加以調試即可。 慶師傅上網搜索相似型號的發電機組,購買回來重新為起重機換上,又在線路等方面做了調整,使起重機能夠正常運行。這次的成功改造,讓慶師傅得到很多稱贊,也為公司節省了一筆開支。“起重機的改造,讓我重新認識了我的工作,也重新認識了自己,面對接下來的每一項工作,我很有信心。”慶師傅說。 1998年,黃埔港碼頭有一輛日本進口的斗車,出現了行駛失靈的狀況,在很多修理工找不到原因和解決辦法時,慶師傅決定試試。 他對此對斗車進行觀察和試驗后,發現斗車的一個行駛控制器出現了問題。于是,他開始最艱難的整修過程,由于斗車屬于進口設備,找不到任何相關的技術資料,只能通過觀察電路板重新繪制電路圖,然后再根據正確的電路圖進行維修,這對于慶師傅來說還是第一次接觸。慶師傅將斗車的控制電腦、CPU都做了檢查和調整。就這樣,將斗車里里外外檢查、更換、調試,它又恢復了原來的工作狀態。 這兩次的改造不僅讓慶師傅在黃埔碼頭上小有“名氣”,也讓他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更加愿意在電氣維修和改造上為集團、為公司做更多的事。 收獲成果擁抱夢想 在黃埔港務分公司工作40余年,慶師傅進行了50多項改造,小到發電機、起重機,大到集裝箱、電子系統的改造,為集團節省下了約500萬元的成本開支。 去年,梁澤慶負責改造的《通信控制技術在集裝箱正面吊上的研究與應用》成果獲得了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慶師傅因為這些改造成果,被集團任命為首席技師、技術指導,負責電氣維修團隊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指導技術工人工作,檢查設備,購買零部件等工作。另外,慶師傅還為集團內部員工培訓,同時擔任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進行電子電氣相關職業資格證的評審工作。 慶師傅時常提起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我國港務設備先進性的想法。據了解,慶師傅從技術和設備依賴進口的國家時期一步步走來,直到今天,我國擁有很多自主產權和自主生產的機器設備,這些都是這個行業里兢兢業業鉆研、堅定夢想的踐行者所取得的成果和進步。作為一個普通的一線工人,慶師傅認為,在共同進步的大浪潮中,一定要堅定夢想,跟隨大家一起共同進步,共享成果,為國家的港務行業,鑄造一份輝煌。 文/廣州日報大洋網記者 董晨晨 |
相關閱讀:
- [ 10-30]農行南平分行舉辦“頌歌獻給黨 共筑中國夢”歌詠比賽
- [ 10-27]社會各界學習十九大精神:昂首奮進新時代 同心共筑中國夢
- [ 10-27]福建廣大離退休干部熱議黨的十九大:走進新時代 共筑中國夢
- [ 10-27]走進新時代 共筑中國夢
——全省廣大離退休干部熱議黨的十九大 - [ 10-25]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十九大代表談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