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特·茲瓦特: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生產能力與要素在國際范圍內不斷發生轉移,形成國際產業分工,這成為全球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不能僅僅依靠某一經濟體或國際組織,需要各個參與者共同努力。 對貿易中的某一方來說,可以對自身經濟政策、貿易政策等多方面的政策進行調整,以扭轉自身貿易失衡問題。從大的范圍來看,出現貿易赤字的經濟體可以更多通過提振外需來平衡,相應地,貿易盈余經濟體則可以注重加大內需來推動平衡。此外,傳統的貿易統計方法也需要改進,以客觀反映全球供應鏈的貿易現狀。 推進結構性改革 做出表率 黃育川:中國正在進行結構性改革,是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在這點上中國政府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中國政府在宏觀管理與激發市場作用之間往往能扮演很好的角色,取得平衡,實際上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任務。中國重視創新,提出“中國制造2025”。一般而言,創新有兩種,突破性創新和實踐性創新,前者是重大的技術突破,后者則是采用別人的先進技術以提高生產率和勞動效率。中國在這兩方面的創新都不錯。 塞維利諾·卡布拉爾: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近年來實現持續快速發展離不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政府針對經濟新常態,結合發展中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作出決策,依靠改革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產業優化升級,減少重復、低效的過剩產能和無效供應。同時堅持擴大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分工。 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孕育成長,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新主力軍。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都是改革的具體行動,也為中國經濟在未來的持續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在未來,中國的結構性改革仍將面臨不少挑戰,但持續深化的改革將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力量。 索特·茲瓦特: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取得穩健增長,對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最為重要,這得益于中國推進改革取得的成就。通過結構性改革,中國的生產率和就業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取得了好成績,也將為其他經濟體推進自身結構性改革起到表率作用。 (記者吳樂珺、俞懿春、張遠南、吳剛采訪整理) |
相關閱讀:
- [ 09-28]世界經濟論壇發布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國大陸升至第27
- [ 09-28]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
- [ 09-27]世界經濟論壇:改革、創新、人才成為提升競爭力新焦點
- [ 09-14]中國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