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1月3日電(記者印朋 吳燕婷)手機不斷更新換代,然而被淘汰的手機只有少數進入正規回收渠道。大部分廢棄手機去哪兒了,流向何方?專家認為,其背后有地下灰色產業鏈。 日前在深圳舉行的“2017年中國商業圓桌會議”上,華為公司企業社會責任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到2016年末,華為在全球36個國家設立了705個廢舊電子產品回收站,還有線上回收系統,但是,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回收數量與預期相差較大。 究竟有多少廢棄手機進入正規回收渠道?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給出的數字是2%。這就意味著,大部分廢棄手機進入地下灰色產業鏈,流向無從監測。 “對老百姓來說,廢棄手機不能進入正規回收渠道的最大負面影響是個人數據信息安全沒保障。智能手機涉及個人隱私等信息,灰色產業鏈條上的企業對信息安全保障是沒有的。”溫宗國說。 其實,廢棄手機不能進入正規回收渠道,流失的不僅是個人隱私和信息,還有金屬資源和材料。各類電器電子產品含有有價的材料和金屬,包括金、銀、銅、鋁等,而且電器電子產品所含金屬的品位高。溫宗國以一噸電腦主板為例,其金含量可達250克/噸。 “廢棄手機含有有價的材料和金屬,我們應該促進其回收和再利用。但是,灰色產業鏈不在監管范圍之內,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在環保成本方面會較少投入,這對環境保護也是不利的。”溫宗國說。 |
相關閱讀:
- [ 10-31]手機想換號不容易 老用戶投訴“運營商霸王條款”
- [ 10-31]忍痛關門說再見 智能手機“擠掉”尼康在華工廠
- [ 10-31]上海磁浮線試運行手機“刷碼過閘”
- [ 10-30]香港海關首次破獲以手機配件作掩飾走私香煙案
- [ 10-26]三季度手機病毒量下降57% 盯上手機支付的木馬增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