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在11月1日的特別國會上當選為日本第98任首相,第4屆安倍內閣正式啟動。由于理論上未來4年日本將不會再有眾議院大選,加之如果安倍能夠在2018年秋季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第3次當選,本屆安倍政權就可能最長維持至2021年秋季,其也有望創造歷史成為明治維新后任期最長首相。 對于已經執政了近5年的安倍政權未來4年的執政重點,日本輿論普遍認為,由于選前在野黨的嚴重分裂導致選后日本政壇“一強多弱”格局進一步強化,今后安倍很可能憑借“超長期執政”來加速推進實現修憲夙愿,從而將其作為政治遺產為自己的任期畫上句號。 安倍1日晚在記者會上強調,修憲是自民黨競選承諾的主要內容,今后將在自民黨內加緊擬定具體條文草案。為此,安倍在眾議院大選后起用了親信、曾任派閥“細田派”會長的細田博之擔任自民黨修憲推進總部總部長,期望通過細田在擔任官房長官時展現出的出色協調能力,加緊促使公明黨態度軟化、并促成與修憲支持派希望之黨、日本維新會的合作。 據悉,自民黨內設想,將在2018年的例行國會或者2018年秋的臨時國會、最晚不遲于2019年的例行國會上提議修憲時間。而國民投票將在提議之日起60日至180日內實施,可以說安倍內心謀求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前實施日本新憲法的目標并未改變。 有日本分析人士指出,要實現修憲就必須要有穩固的政權基礎,而盡管安倍通過本次眾議院選舉的勝利暫時穩定了政權,但其政權內部仍存在一系列問題,今后維持長期執政并借此順利推動修憲并不容易。 首先,作為維系政權的大前提,安倍政府能否維持經濟復蘇態勢將成為關鍵。自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執政以來,通過實施“安倍經濟學”,日本經濟持續復蘇,此前安倍的支持率之所以沒有進一步下滑,股價堅挺等經濟指標較好被普遍認為是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近期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ESP經濟預期調查”則顯示,日本的經濟增長率今后將緩慢下降,2017年7月至9月的實際增長率預計為1.34%,但今后將開始向1%下滑,前景難以預料。特別是如果2019年10月按計劃施行把消費稅稅率提高至10%的政策,很可能再度打擊日本國民的消費心理,并如上次增稅一樣對日經濟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最終影響政權的穩固性。 其次,安倍內閣內部存在不穩定因素。此前一眾閣僚的頻繁失言以及在國會答辯時的顛三倒四令安倍頗為頭疼,并成為導致內閣支持率一度走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安倍在8月內閣改組時特意挑選了多名經驗豐富的資深政客,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精兵強將”也無法確保不給安倍“添堵”,資歷老有時候更會口不擇言。近期,作為安倍政治盟友的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選后就稱此次自民黨大勝“多虧朝鮮”,被各界痛批是“渲染、利用危機的言論”。 第三,作為安倍自身“痛腳”的森友、加計學園丑聞也遠未收場。盡管安倍暫時擺脫了困境,但在野黨并未放棄,依然擺出了繼續追究的架勢,而日本國民也普遍對安倍此前的辯解言論持懷疑態度。在臨時國會,可以預計在野黨絕不會放棄對安倍政權展開猛攻。日本法學館憲法研究所所長伊藤真就指出,安倍涉嫌為好友輸送利益的加計學園問題現在對日本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政府想要讓丑聞早早收場,但國民決不允許問題就這樣落幕。他認為,加計學園問題還將繼續發酵、愈演愈烈。 安倍在1日的記者會上上來就強調,“將以謙虛的姿態認真推進政權運作”,他還反復提及“國民信任”這個詞語。 然而,近期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盡管安倍帶領自民黨贏得眾議院選舉大勝,但安倍政權的支持率卻僅維持四成左右,不支持率甚至超過了支持率,可以說在經過近5年安倍憑借“一家獨大”的強權施政后,日本國民對安倍政權已生出很大的不滿情緒。安倍今后如何重新獲得國民的信任將成為其必須面臨的難題。(記者 叢云峰) |
相關閱讀:
- [ 11-03]安倍內閣支持率升至54% 大選提振效果有限
- [ 11-03]安倍將與特朗普四次聚餐 日媒:展現蜜月關系
- [ 11-02]安倍開啟新任期:丑聞遠未收場 內閣支持率低
- [ 11-02]安倍晉三再次當選日本首相
- [ 11-02]安倍當選日本第98任首相 將正式成立第四屆內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