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 高敬)說好的重霾“爽約”了!環保部6日已發文指導各地分批錯時解除橙色預警。河北中部、山西南部、山東西部城市可于6日15時解除預警,其他城市可于6日24時解除。各地可根據實際空氣質量狀況和當地預測預報結果,自行決定解除時間。 環保部此前發布的預測信息提示,11月4日至7日,京津冀中南部、山西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將出現重度污染,其中6日前后京津冀中南部和山東西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現嚴重污染。 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部分城市3日陸續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從4日零時開始啟動II級應急響應。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告訴記者,多家科研機構的研究都表明,提前1至2天采取應急減排措施,能夠更有效降低PM2.5峰值濃度,推遲重污染發生的時間。 他表示,針對這次污染過程,各地提前發布預警信息,及時準備和啟動應急減排措施,就是為了及早防控,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實際上,11月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總體為良至輕度污染,只有太原和保定等城市小時濃度達到中度污染級別。公眾不禁疑惑,說好的重霾怎么“爽約”了?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介紹,針對這次污染過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 26”城市采取了區域應急聯動,強制性應急減排措施包括鋼鐵、水泥、鑄造、家具、礦山開采等行業停限產,國Ⅲ及以下機動車限行,重點企業錯峰運輸,施工和交通揚塵管控等。同時,今年各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大幅增加了管控企業數量,基本做到涉氣企業全覆蓋。區域整體管控企業數量從去年的近1萬家增加到今年的5萬家左右。 他說,初步分析“2 26”城市在采取橙色預警期間,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在20%左右,有效抑制了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的快速上升。實際空氣質量比預測的好,或者重污染發生時間比預測的晚,正說明已經采取的減排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 |
相關閱讀:
- [ 11-06]霧霾圍京城 多地空氣質量跌至重度污染水平
- [ 11-06]冷空氣來了,霧霾為啥還不散? 專家給出解釋
- [ 10-27]中國多地霧霾影響空氣質量 局地現特強濃霧
- [ 09-11]秋冬京津冀霧霾狙擊戰打響 環保部:不許應付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