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新征程]東北開足馬力調整結構
2017-11-07 12:49:21??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加減乘除”一起做 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創新人才偏少,這是東北經濟發展的主要掣肘。 “當前全省經濟轉型仍處于傳統產業集中負向拉動與培育新動能、新增長領域相互交織、相互賽跑的關鍵時期,決不可有絲毫的自我滿足和精神懈怠”,黑龍江的這一判斷,應該說也適用于整個東北地區。 形勢一度十分嚴峻。以大連為例,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0.2%,從2014年8月份開始,在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雙重疊加的不利影響下,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出現大幅下滑,到2015年一季度,全市規上工業經濟增速降到了近年來的最低點。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林木西認為,如果在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沉下心來,加快結構性調整步伐,即使暫時來看經濟增速下降,卻可為今后的振興奠定扎實基礎。在這方面,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巨大的調整空間和發展潛力,關鍵在于全面落實。 作為黑龍江的龍頭,哈爾濱2016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1.3∶31.1∶57.6,哈爾濱市發改委綜合處處長李佰權分析說,一產占比高、二產占比低是哈爾濱發展的軟肋。第三產業雖然占比高,但在內部結構上卻是低端的多,高端的少。 “說一千道一萬,結構性問題是核心。”哈爾濱市政府研究室綜合處處長夏琦分析說,哈爾濱的產業有一定基礎,工業門類齊全,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產業規模偏小、結構比較差、效益比較低、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立足于這個判斷,哈爾濱將產業項目建設作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抓手,堅持一產抓特色、二產抓提升、三產抓拓展。發力的靶向,則是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自身鮮明供給優勢的領域,著力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這3篇大文章。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東北各地正在發生積極變化—— 6.4∶51.9∶41.7,5.3∶40.3∶54.4,這兩組數據,分別是2012年和今年上半年大連三次產業的占比。通過大力發展港航物流、金融、信息服務業、旅游等現代服務業,不到五年的時間,大連的服務業比重增長了近13個百分點。2014年到2016年,大連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的增速均超過10%。今年1至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高出全國3.2個百分點。大連市市長肖盛峰說,這幾年,大連基本不把數據特別是GDP數字看得那么重,而是重點看結構調沒調過來。現在看,大連的結構優化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為擺脫“一汽打噴嚏,長春就感冒”的單一產業格局,長春明確提出在不斷做大做強汽車、農產品加工兩個千億級產業的基礎上,重點將先進裝備制造、光電信息、生物及醫藥健康、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和大數據等產業培育打造成新的千億級產業。經過多年的調整,長春優勢產業仍然發揮著支撐帶動作用,但結構已經發生積極變化——汽車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最高時的72%下降到去年的58%,下降幅度達14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產業產值占比提升了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達到18%,比2010年提高8.6個百分點。 在產業項目的強力牽動下,哈爾濱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歷史性的“四個超千”——食品工業產值和旅游總收入分別達1550億元和103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首次超千億元,全口徑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以綠色食品、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云計算、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中高端產業正在匯“眼前一亮”為“滿天星光”。 |
相關閱讀:
- [ 11-07]【領航新征程】全國網信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活動貴州首場報告會在貴陽舉行
- [ 11-07]廈門市委組織部:迅速掀起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 [ 11-07]延平巨口鄉順利開展“學習十九大精神,宣傳服務下基層”活動
- [ 11-07]延平水南街道開展十九大精神下基層宣傳活動
- [ 11-07]【人民日報】決勝全面小康 開啟新的征程 黨的十九大特別報道——打贏歷史交匯期的決勝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