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荷蘭斯帕肯堡11月6日電(記者劉芳)一道300多米長、受水動力驅動即可自動升降的防洪堤壩近日在荷蘭中部一座小漁村測試驗收。據悉,這是全世界最長的同類堤壩,也是低地之國荷蘭正在實施的全國堤壩創新加固計劃的成果之一。 這段堤壩建在位于艾瑟爾湖畔中世紀小鎮斯帕肯堡中心地帶的老漁港。堤壩垂直植入地下,當水位升高時,水動力會抬升超輕材料制成的壩體并高出地面,最高可達80厘米。隨著水位回落,堤壩也將自動縮回地下。 斯帕肯堡所屬地區的水務部門負責人坦雅·克利普-馬丁告訴記者,這座堤壩造價700萬歐元(約合5380萬元人民幣),比同樣大小的普通堤壩貴3倍。但是,“漁港周圍每棟房子都是受保護的歷史建筑,居民們不愿意看到聳起一道突兀的圍墻破壞小鎮景觀,所以市政府招標選擇了造價更高但物有所值的自動升降堤壩”。 據荷蘭公共工程與水管理總司防洪計劃負責人魯蘭德·希倫介紹,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堤壩建設要量身定做,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實現新功能,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這就是荷蘭人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思維。 荷蘭26%的國土低于海平面,還有26%的國土位于河流易泛區。1953年大洪災后,荷蘭啟動第一期三角洲防洪工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又提出“還地于河”“與大自然共存”的防洪理念。目前,荷蘭防洪堤壩網總長超過2.2萬公里,堤壩類型有49種之多。 2008年荷蘭啟動第二期三角洲防洪工程,計劃在2050年實現加固1200公里長的堤壩。希倫說,第二期防洪工程旨在確保荷蘭在2100年前可安然應對萬年一遇的超級風暴。這一防洪計劃基于《巴黎協定》提出的有關地球溫度升高速度的目標,但如果《巴黎協定》的目標不能實現,荷蘭將制定新措施。 希倫不無擔憂地指出:“我們開始設計第二期三角洲工程時,假定的是海平面到2100年會升高85厘米。現實情況是,海平面升高的速度遠遠超過預估。此外,原本以為到本世紀中葉才會出現的各種極端天氣,現在就已頻繁到來。世界必須協同應對氣候變化。” |
相關閱讀:
- [ 09-20]濫用職權修堤壩 泰國總理巴育弟弟挨批
- [ 09-12]安倍視察特大暴雨災情 稱將盡快修補堤壩決口
- [ 11-09]西班牙載50人車輛從堤壩側翻 造成12人死亡
- [ 05-07]俄媒:烏正建堤壩 徹底切斷對克里米亞水力供應
- [ 10-16]強臺風考驗福島核電站 污水罐周圍堤壩水被放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