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總是迷茫,內心目標需堅定!闖一闖,說不定就成功了!”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2017級畢業生周俊和輔導員老師說這番話時,他正坐在南下的列車上,準備去深圳找一份與IT相關的工作。 這將是他的第4份工作。 留住百萬大學生,是武漢市正在持續推進的人才興漢計劃。其中,像周俊這樣接受過良好職業教育的職校生,在招工難、招技術工人更難的當下,卻呈現出獨特的兩面性,一方面有著良好的就業率,另一方面跳槽率頗高,職場人士分析認為,這一好一高之間凸顯出其就業質量不高的隱憂。 換工作頻繁又任性 從去年10月實習到今年拿到畢業證,周俊做過3份工作。他先是在湖北交通投資有限公司做高速公路結構檢測,手頭項目剛做完,感覺“既不能轉正,又沒啥發展前景”,便辭職回家。 今年2月,周俊返回武漢,先后參加了軟件編程、房地產銷售、證劵、網絡銷售等10多個崗位的面試,最后選擇了房地產銷售,底薪3000元,“賣房子可以練口才”。剛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周俊又在同學的介紹下,來到中交二航局武漢港灣工程質量檢測公司簽訂三方協議,直到6月1日離職。他覺得自己還年輕,想出去多看看,因此再度選擇離開。 與周俊短期內頻繁跳槽相似,武漢交通職業學院2016級建筑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李振興,畢業至今做了3份工作了,前兩份工作都是網絡營銷,現在老家當預算員。 “實習期間找的第一份工作,只是想過渡一下。”李振興覺得公司獎懲制度不合理選擇辭職。談到第2份工作時,他云淡風輕地說道:“只是想換個地方生活,本就不想干長。”因為家里希望他有一份穩定工作,繞了一大圈,李振興最后選擇了對口就業。 李振興來自湖北省荊門市一個貧苦的鄉村小鎮,全家靠父母打工維持生計。在校期間,他成績優異,既拿過國家勵志獎學金,還在學院擔任過青年協會副主席。這樣一名優秀學生在職場上的“不安分”,多少讓熟悉他的人有些意外。 事實上,找工作挑挑揀揀、短期內頻繁跳槽的現象,不只發生在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武昌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輔導員孔維雅說,學生在實習和畢業期間,一般會換2~3份工作。 崗多易找或是跳槽內動力 面向職校畢業生的崗位多,或許為他們短期內頻繁換工作提供了可能。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工部副部長馮可可告訴記者:“畢業后,超過30%的學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我們稱之為初次就業的陣痛。” 與李振興同專業的肖凡,畢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做過3份工作。肖凡介紹,第1份是在武漢新八集團做施工員,因競爭壓力大、工資低辭職;第2份是做大冶市楚天園林建筑的施工員,因項目地理位置偏遠、工作要求嚴苛而辭職。如今,剛在廣東電白集團上崗兩個月的肖凡,已經感覺入不敷出,“除了生活支出,還得繳社保費。”看著自己從事的建筑行業辛苦、收入低,對比改行的同學過得光鮮亮麗,肖凡開始萌發了換行業的念頭。 有數據顯示,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96%,每年為應屆生舉辦的招聘會大大小小有上百場。在該校就業率排名第一的交通工程學院,就業率更是高達98%,僅為2017屆畢業生舉辦的招聘會就多達38場,招聘企業中不乏“中字頭”的國企。 武漢一位資深職業規劃師告訴記者,正是企業較大的用人需求以及職校生就業的相對容易,讓他們有了跳槽的資本。 “現在企業的設備和工藝日新月異,一些崗位很缺人,非常需要經過系統職業教育的年輕人,但他們到了企業,有些眼高手低,當工作環境和收入與現實有差距時,他們常常不安心工作。”一家駐鄂大型央企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職業教育更需職業規劃 工作辛苦、收入偏低是導致職校生跳槽的主要原因,馮可可分析說,“在武漢,學生初次就業工資較低,有的不包吃住一個月2000多元,這個收入水平僅勉強養活自己。” “而在企業看來,剛畢業的學生,雖經過專業的職業教育,但學校的一些課程尚無法同熟練技工要求相匹配,在畢業初期,勞動技能不高,勞動生產率不強依然是制約學生們收入和待遇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只要他們安心在崗位上不斷鍛煉勞動技能,成長為成熟技師之后,收入水平就會得到顯著提升。”這位人力資源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此,很多高職高專院校為了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和勞動技能,紛紛聯合企業開設訂單班。武漢交通職業學院也開設了48個訂單班,僅2017屆畢業班就有14個訂單班。有些學院還在訂單班試點現代學徒制,如機電學院已經采用了“工學交替”的模式。 就業率高、招聘企業和訂單班多的背后,一組數據令人深思。該校汽車工程學院上汽通用訂單班2017屆31名畢業生中,最終留在上海通用公司工作的不到10人。 可見,即便是訂單班,流失率高的現象依然存在。馮可可將其原因形象地概括為“菜不好吃”,即對口率不高,企業需要高素質的技能人才,但學校幾乎培養不出能為公司立即創造價值的熟練工人。 針對這種狀況,這名職業規劃師認為,就業與留人是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共同責任,學校應該更好地同企業對接,雙方共同努力讓學生們盡可能具備更強的職業技能,同時,學校應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教育,企業則應為員工們制定職業規劃,拓展其成長空間,共同幫助職校生形成科學完備的職業觀。記者張翀 通訊員 周舟 吳雨佳 |
相關閱讀:
- [ 11-03]白領跳槽不只為了“錢景” 原企業缺乏歸屬感成主因
- [ 10-24]港媒稱香港飛行員或大規模跳槽內地:追求更好生活方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