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 杜燕) 在國外找國內工作信息渠道不暢通、畢業時間不一樣、企業用人偏好不了解……在第一屆海歸職業發展論壇上,與會人士圍繞留學人員尤其是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歸國就業創業等展開討論。 今天,記者從本次論壇上了解到,從1978年到2016年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458.66萬人,其中265.11萬人在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在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中,近5年回國人數占到70%。 “以上數據顯示,這是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留學人才歸國潮,其中2016年回國人數為43.25萬人。”教育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宗瓦在論壇上指出,近年來中國從海外引進的一批國際一流人才中,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世界著名應用數學家林家翹、生命科學領域著名學者施一公等以及一大批30歲以下的高層次歸國人才。“良禽擇木而棲”,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為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創業提供扎根的土壤。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柳學智介紹,海歸人才在國外獲得先進的知識,不管是管理知識還是技術知識,具備國際的眼光。而中國當前的時機是創業最好的時機,結合中國創業園和人才計劃等優惠政策的支持,對海歸人才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 然而,一些海歸卻苦惱于在國外找國內工作信息渠道不暢通、畢業時間和國內不一樣、對國內就業形勢和企業用人偏好不了解、面試不方便等諸多問題。作為論壇主辦方之一的機遇CHINA創始人蘭京,建議國內企業對海歸求職者無論是從招募方式、選拔方式、培養方式和管理方式都要有所針對性。他稱,希望中國留學生找到合適工作,在未來也希望平臺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留學生求職平臺,與社會各界一起努力,讓海歸有更好的發展。 柳學智也提出,留學人才要真正融入當地的文化中,將自己培訓成精通兩國文化和雙語人才。與此同時,中國應拓寬對各類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渠道,并完善落戶、子女入學等配套政策,提高引進人才的數量和質量。 原洛杉磯副市長陳愉認為,海歸不是優秀者的標簽,海歸群體只是更大概率地有著跨文化的頭腦,更容易擁有創造力。在職業發展上,首先要有同理心,了解他人的需求,讓他人看到自身的價值,獲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這樣機會才會出現;其次,新的領域會有新的機會,要學會跨界;再次,要找到完全符合自己興趣的事業,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激情,“魔力就會發生”。 |
相關閱讀:
- [ 11-14]章瑩穎家人暫回國 章父在美曾每天探訪女兒寓所
- [ 11-13]黎總統喊話沙特:說清楚阻止哈里里回國的原因
- [ 11-10]寧澤濤重回國家隊有盼頭 游泳中心主任:水平夠了就可以
- [ 10-30]章瑩穎家人計劃11月回國 請求嫌犯父母協助破案
- [ 10-24]英媒稱中國留學生渴望回國:憂跟不上中國速度被拋在后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