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集裝箱教室”存在7年 加強呵護和嚴格監管并不矛盾,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促進民辦教育的發展。 ------------------------------------------------- 近日,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的教室迅速走紅:藍色外皮的活動板房,內部被切分為一個個房間,每個房間窗戶處用鋼筋加固。不少學生抱怨學校配備的是“集裝箱教室”,“每年一萬多元的學費,就不能提供好一點的教學環境嗎?”對此,長沙教育局的工人員表示:明年會搬到新校區,屆時教學環境會有所改善。(《北京青年報》11月14日) 據長沙市教育局民辦教育處的工作人員所說,這種“集裝箱教室”已經存在好幾年了。而該校一名2010屆畢業生則說,“畢業那年就在活動板房里上過課,至少也有7年了。” 根據《民辦高等學校設置暫行規定》,設置民辦高等學校,應有固定、獨立、相對集中的土地和校舍。同時,民辦高等學校不得租借簡易建筑物、危房等校舍。 很顯然,這種“集裝箱教室”屬于簡易建筑物,并不適于從事教學活動。那么,這樣一所教室明顯不符合辦學條件的民辦高等職業院校,是如何通過主管部門年度評估的呢? 應該看到,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民辦教育開始逐步發展壯大,其發展速度、規模、層次、水平和歷史貢獻,社會各界都有目共睹。 可是,在此過程中,一些民辦學校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把收取學費作為辦學目標,進而無度擴張招生規模;把買賣文憑作為辦學宗旨,以教育之名,行學歷交易之實……如此種種,既敗壞了民辦教育的社會形象,也阻礙了民辦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這其中,既有民辦教育機構自身的問題,也有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管缺失問題。 民辦教育的任何一點進步都來之不易,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對其更加呵護,并依法依規給予最大的扶持和政策傾斜。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民辦教育機構放松或者放棄必要的監管。加強呵護和嚴格監管并不矛盾,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促進民辦教育的發展。 對于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多年存在的“集裝箱教室”,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是如何監管的?恐怕一句“明年會搬到新校區”不足以解決問題,而應該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對此事依法依規進行處理,這是對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負責,也是法治政府的題中應有之義。趙清源 |
相關閱讀:
- [ 11-14]湖南一學?,F“集裝箱教室”
- [ 11-13]全省首列冷鏈集裝箱海鐵聯運專列發車
- [ 11-09]全省首列冷鏈集裝箱海鐵聯運專列發車
- [ 11-08]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天橋下 不少市民圖方便與集裝箱車搶道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