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量不斷刷新,大量快遞垃圾何去何從?今年“雙11”,快遞行業(yè)開始嘗試破解這個難題,菜鳥網絡聯合中華環(huán)境保護基金會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回箱計劃”,在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京城10余所高校設置了紙箱回收臺。記者走訪看到,通過設立回收臺,消費者的紙箱回收意識正在形成。 取快遞紙箱留在回收臺 前日傍晚,隨著北京工業(yè)大學昌平新校區(qū)的下課鈴聲響起,大批學生涌進了校園一角的菜鳥驛站。記者發(fā)現,許多學生取完快遞并沒有直接離開,而是來到門口的紙箱回收臺,將快遞拆開后,把紙箱投進回收柜。 大二學生陳瓊分別拆開了三個紙箱,她打開書包,將網購的護膚品、手機殼等小商品一一塞了進去?!鞍芽爝f紙箱抱回宿舍再丟掉其實挺麻煩的,不如直接留在這兒。”陳瓊說,大一那會兒,自己總是把大大小小的快遞盒抱到宿舍樓下扔掉,如今有了回收臺,就養(yǎng)成了不帶走紙箱的習慣。記者看到,半小時的時間里,原本空空的回收柜已經填滿了紙箱。 在校園的宿舍樓旁,北京化工大學環(huán)保志愿者協會擺出的室外回收點也迎來了不少學生,用支付寶或淘寶APP掃描桌上貼的二維碼,輸入姓名以及捐贈的紙箱數量,就能現場領取獎品。環(huán)保協會資源回收團隊負責人曾瑞說,只要參與捐贈紙箱,就能領取天貓優(yōu)惠券,捐10個紙箱,菜鳥就會聯合公益組織以捐贈人的個人名義種一棵樹,協會還額外推出了宿舍上門回收服務。記者看到,經過一下午的回收活動,回收箱已經被壓平的紙箱填滿。 菜鳥綠色行動負責人李天驕介紹,“雙11”之后,菜鳥驛站里的紙箱回收臺會常規(guī)化使用。 回收紙箱直接進造紙廠 紙箱回收上來后,將去向哪里?和以往廢紙箱流入周邊的廢品回收站再到打包站等環(huán)節(jié)不同,此次菜鳥聯合了主營廢紙回收業(yè)務的環(huán)宇國際公司共同行動。這幾天,環(huán)宇國際的北京團隊每天都往返于各個菜鳥驛站,將紙箱集中回收后打包,直接運往公司位于安徽、浙江的造紙廠,廢紙箱隨后被加工成新的紙箱。 環(huán)宇國際中國區(qū)總經理吳海燕介紹,長期以來,很多消費者會將紙箱隨同其他垃圾扔進垃圾桶,一些較為完好的紙箱再由拾荒者撿出,賣給廢品收購站,隨后經歷打包站、貿易商,最后才會到達造紙廠。諸多環(huán)節(jié)不僅拉低了回收效率,加大了紙箱回收成本,造紙廠收到的紙箱質量也參差不齊,給工廠檢驗帶來一定難度。“如果廢紙箱產生時就進入回收狀態(tài),回收效率會大幅提高,回收質量也更加可控?!彼f,理想的情況下,一個原生木漿做成的快遞紙箱可以循環(huán)利用12次。 “造紙廠采購廢紙原料的傳統(tǒng)模式是直接收打包站的貨,直接延伸到消費端回收紙箱是環(huán)宇國際和菜鳥探討的新模式。”吳海燕告訴記者,本次環(huán)保行動啟動以來,消費者的紙箱回收意識明顯提升,12日當天,平均單個驛站只回收上來了幾百個紙箱,但到了14日,不少驛站的回收量環(huán)比增長了300%,“預計后續(xù)幾天的回收量還會有爆發(fā)式增長,12日到18日紙箱整體回收量保守預估將達到數百萬個?!?/p> 包裝物循環(huán)利用率不到20%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廢紙分會秘書長唐艷菊告訴記者,快遞渾身都是“寶”,不僅紙箱包裝能循環(huán)使用,塑料包裝袋、用于填充的發(fā)泡塑料及泡沫等都可以再利用。如果前端分類得當,回收模式合理,90%的包裝廢棄物可以得到有效資源化利用。2016年,北京快遞單量約14.14億件,按照各種包裝廢棄物比例測算,可以折合廢紙約30萬噸,各類廢塑料約3萬噸。 不過,相比紙箱回收,更低值的廢塑料在回收上更加艱難。調查顯示,中國全部包裝物的循環(huán)利用率不到20%,其中紙類回收比例不到一半,塑料填充物回收幾乎為零。 為了從源頭上減少快遞垃圾,今年“雙11”期間,菜鳥聯合物流伙伴和商家,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推出20個“綠倉”,從“綠倉”發(fā)出的包裹,會使用免膠帶的快遞箱和環(huán)保快遞袋。“雙11”期間,20個“綠倉”將聯合多個品牌發(fā)出數百萬個綠色包裹。 |
相關閱讀:
- [ 11-16]貨運動車有望加入快遞大軍 為物流需求提供新通道
- [ 11-16]無良快遞也要分一杯羹 個人信息真的成了“唐僧肉”
- [ 11-16]多家企業(yè)推出快遞隱私面單 效果怎樣,如何普及?
- [ 11-16]"雙十一"收快遞高峰來臨 警察教你保護個人隱私
- [ 11-16]多家企業(yè)推出快遞隱私面單 效果怎樣,如何普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