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藍單車被曝解散團隊 多名用戶表示押金逾期未退 如今索款無門 繼悟空單車、町町單車等公司倒閉之后,號稱第三大共享單車的小藍單車被曝團隊解散,拖欠員工工資,多人離職。日前,有正在申請退款的用戶反映,小藍單車APP上,“押金”一欄從“退款中”變成“未交押金”狀態,但該用戶并未得到押金返還。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倪明 昨日,有小藍單車員工在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發布消息稱,小藍單車宣布解散,拖欠員工工資繼續拖欠至2018年2月10日。記者昨日與小藍單車的公關聯系,對方個人微信號上確認“已有多人離職”,對于拖欠工資的說法,該公關人士默認屬實。截至記者發稿時止,未得到小藍單車公司的官方回應。有網友反映稱,小藍單車APP中的退款信息已消失,“押金”一欄從“退款中”變成“未交押金”狀態,但用戶并未得到押金返還。 市民朱女士昨日向記者反映,其11月8日申請退押金,APP押金狀態一直顯示“退款中”,但連日來撥打小藍單車的兩個退款專線均顯示無法接通,其中一個號碼還變成了“已關機”。小藍車微信公布的退款微信號也加不上。“如果退不了押金,就只能搬一輛小藍車回家了”。市民劉先生也投訴稱半月前就申請退押金至今未退,撥打客服電話竟是“此號碼尚未開通”。 據了解,從9月開始就不斷曝出小藍單車出現逾期未退押金的情況。今年3月22日,小藍單車曾推出半年特權卡活動,用戶只需一次性支付199元,即可免費騎行半年,半年后還可申請全額退款。9月末,該特權卡進入返現期,不少用戶反映原本半年可退的特權卡,在毫無告知的情況下被強制升級為一年卡,從而導致用戶無法正常退款。 10月20日,小藍單車曾發布公告稱,用戶于2017年10月30日之前申請的退款,將于2017年11月10日前退還完畢。但仍有多位用戶反映押金未退。 停擺或因資金鏈斷裂 共享單車市場進入深度洗牌期 小藍單車是野獸騎行在2016年孵化出的獨立品牌。朱女士告訴記者,“之所以此前看到傳聞一直未申請退押金,是因為小藍單車最好騎。沒想到這么快就倒閉,真是可惜。” 業內認為,造成小藍單車“停擺”的最大原因是資金鏈問題。在今年年初,小藍單車曾獲得4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黑洞資本領投,智明星通跟投,估值達10億元。此后,小藍單車一直未宣布過融資信息。曾有消息稱,小藍B輪融資已接近完成,但最后不了了之。 早在今年初,共享單車平臺就已相繼出現押金退款難的問題。對此,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收取押金本身沒有問題。要求企業設立專用賬戶,實施專款專用,但其關鍵環節還在于監督實施。如企業需定期向交通或者金融主管部門報送押金專用賬戶的交易數據。” 聲音 用戶:微信留言討押金 撥12315投訴 市民沈女士也是一名小藍單車用戶,10月23日,她曾在平臺申請退回押金,然而,在等了7個工作日后并未收到退款,于是她多次撥通小藍單車的客服電話,但只有電話錄音,人工服務無人接聽。后來,沈女士在網上看到有用戶成功取回押金的消息,她根據對方留下的操作說明,通過在微信公眾號留言、在小藍單車APP內給客服留言、撥打天津的12315熱線投訴,最終,沈女士于11月1日收到了小藍單車退回的押金。 市交委:共享單車停運須向社會公告 對于單車押金難退的問題,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起,廣州市交通部門發布的《關于鼓勵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就要求,平臺企業需要終止在本市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服務的,應當提前30日以正式函件書面告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后向社會公告,并及時退還用戶押金、預付充值金余額等用戶資金,完成已投放車輛的回收,妥善安置相關工作人員。 律師:屬消費欺詐 可向工商部門投訴 廣東法制盛邦事務所合伙人陳亮律師認為,小藍單車平臺沒按承諾退還押金,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用戶可向工商部門投訴,如果調查屬實,屬于消費欺詐,工商部門可對小藍單車公司處以行政處罰。 支付寶:第一時間督促小藍退還押金 支付寶方面晚間向廣州日報表示,由于押金均是由共享單車公司收取,已第一時間與小藍單車取得聯系并一直督促小藍退還押金。同時,為最大化保障用戶權益,且根據與小藍的相關協議約定,支付寶已經限制了小藍的企業支付寶賬戶提現功能,但小藍面向用戶的支付寶退還押金功能始終會保持暢通,支持小藍單車繼續向用戶退還押金。 |
相關閱讀:
- [ 11-16]共享單車押金難退上了一堂什么課
- [ 11-15]“黃牛代退”凸顯共享單車押金管理亂象
- [ 11-15]直擊城管執法整治共享單車 6萬多輛亂停放共享單車被扣
- [ 11-15]主要投放地已難覓蹤影 島外的共享電單車去哪了?
- [ 11-15]找黃牛退押金是共享單車耍流氓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