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打人不打臉”可能不只是“面子問題”。美國一項神經學研究發現,相比身體其他各處,顱面部對“傷害性刺激”的耐受力確實更差,這有助于找到更有效治療頭痛的方法。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顱面部的感覺神經元與大腦情感信號中樞“直接相連”,而身體其他各處神經元與這一信號中樞的連接是間接的,這使得顱面部對疼痛更為“敏感”。 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小鼠大腦發現,與爪子等身體部位相比,對小鼠面部的“傷害性刺激”能讓它大腦中名為“臂旁外側核”的區域活動增強更為明顯,這一區域與大腦的直覺和情感中心直接相連。 研究人員找到了導致“臂旁外側核”區活動增強的顱面部感覺神經元,發現這些感覺神經元與“臂旁外側核”區負責疼痛的神經元存在獨有的單突觸連接。 突觸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系的部位,也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進一步研究發現,通過光遺傳手段激活連接顱面部神經元和“臂旁外側核”區的單突觸會誘發動物的逃避行為和壓力反應,而抑制它則會降低顱面部疼痛感。 論文第一作者、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教授王帆在一份聲明中說:“醫生的一般治療只針對疼痛感本身,這一研究顯示,我們要關注疼痛的情感關聯。” 論文共同作者、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學教授沃爾夫岡·利特克表示,這項研究深化了人們對慢性頭痛和面部疼痛的理解,研究成果還有望轉化為治療方法,令患者受益。 |
相關閱讀:
- [ 05-04]牛津大學神經學家揭示“完美早餐”公式
- [ 05-04]意大利神經學家對老鼠進行頭部移植手術
- [ 08-01]劍橋大學神經學教授:人腦發展到頂 未來或變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