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發展藍圖描繪30年后航天運輸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付毅飛) 記者1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獲悉,根據該院規劃的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藍圖,到2045年,我國航天運輸系統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空間運輸方式將出現顛覆性變革。 作為中國運載火箭的搖籃,一院近日發布了《2017—2045年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學術成果。 按照規劃,2020年長征系列主流運載火箭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全球提供多樣化商業發射服務。其中,低成本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實現首飛,在役火箭完成智能化改造,商業固體運載火箭與液體運載火箭可為用戶提供“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VIP專車”等商業發射服務。 2025年前后,可重復使用亞軌道運載器研制成功,亞軌道太空旅游成為現實。同時,空射運載火箭將快速發射能力提升到小時級,智能化低溫上面級投入使用。運載火箭將有力支撐空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空間站運營維護、無人月球科考站建設等。商業航天方面將建成集地面體驗、商業發射、太空旅游、軌道服務于一體的系統體系。 2030年前后,我國重型運載火箭將實現首飛,為載人登月、火星采樣返回等提供支持。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兩級完全重復使用運載器將誕生,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航天強國前列。 2035年左右,運載火箭實現完全重復使用,以智能化和先進動力為特點的未來一代火箭完成首飛,高性能智能化空間運輸系統得到廣泛應用。 2040年前后,未來一代運載火箭投入應用,組合動力兩級重復使用運載器研制成功,核動力空間穿梭機出現重大突破。運輸工具能有效支持大規??臻g資源勘探和開發,小行星采礦和空間太陽能電站有望成為現實。 2045年,組合動力單級入軌重復使用運載器研制成功,新型動力進入實用性開發,天梯、地球車站、空間驛站建設有望成為現實。在先進運輸系統支持下,針對太陽系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目標的探索有望常態化、規?;_展。 |
相關閱讀:
- [ 11-14]俄戰略火箭軍用亞爾斯導彈為部隊更替裝備
- [ 11-14]火箭隊118比95擊敗步行者隊 周琦4分鐘送出倆蓋帽
- [ 11-14]漳州發射“火箭彈”人工增雨緩解旱情
- [ 11-13]132枚火箭彈催降甘霖 廈門實施25次人工增雨作業
- [ 11-13]昨日傍晚首輪人工增雨 九處齊射火箭彈廈漳泉聯手催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