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十九大】保護好生態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美好
2017-11-17 22:34:08?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陳虹虹 孫靖 |
分享到:
|
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十九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刻論述,再次表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國家戰略下的極端重要性,對于我們進一步深化綠色發展理念,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要求我們不僅要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產品,而且要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由此特別要注重保護好生態環境。保護好生態環境不僅是簡單的維護,更在于發展提升環境的質量,讓環境愈加美麗,空氣更為純凈,創造生態效益。 首先,應該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生態的關系。“先污染后治理”得不償失,以往的教訓非常深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走生態發展之路才有生命力和可持續性。 其次,良好的生態資源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為例,江西十分注重生態保護,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豐富的森林資源,生態效益價值超過80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生態環境為旅游業開拓了廣闊的空間,為脫貧致富開辟了新途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建設不僅為人們生活提供良好的環境,而且不斷的提升經濟效益,此種獲得效益的方式不可替代經久不衰。 最后,用嚴格制度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十八大以來, “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制定了一系列規定為生態保駕護航。各地實行了“河長制”,“環保一票否決制”使保護環境這一基本國策深入人心。如今人們的環保意識普遍增強,各級政府對環保尤為重視,更加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新成效。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新的經濟發展增長點。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生態保護提升到更為重要的位置,既是發展生產力的新要求,也是滿足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羅瑞明) |
相關閱讀:
- [ 11-17]福建將全面啟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文藝巡演活動
- [ 11-17]【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認識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邏輯結構
- [ 11-17][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多位國際智庫專家熱議:中共十九大具有世界性影響力
- [ 11-17]提拔重用什么干部?怎樣培養干部?十九大報告告訴你
- [ 11-17]圖說十九大報告之四: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 11-17]圖說十九大報告之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