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是收獲的季節,神州大地果實掛滿枝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是賞景的時節,大江南北色彩斑斕,景色美不勝收。這是收獲的季節,神州大地果實掛滿枝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是賞景的時節,大江南北色彩斑斕,景色美不勝收。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之一,正是對于美麗中國、美麗家園的美好愿望。邁進新時代,生態已經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又是一歲的金秋,美麗的畫卷在中華大地展開。這是收獲的季節,神州大地果實掛滿枝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是賞景的時節,大江南北色彩斑斕,景色美不勝收。 11月1日,湖南省農科院農業環境生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朱堅在長沙縣一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驗田里提取土壤樣本。作為我國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綜合治理的首批試點,3年多來,湖南省長株潭地區(長沙、株洲、湘潭)的農業部門、科研機構、環保企業對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模式進行實踐探索,并逐漸取得突破。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