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刊載了自由撰稿人莫尼·巴蘇的一篇文章。中產階級的巴蘇帶著80多歲的家庭老保姆阿米娜走出貧民窟,來到加爾各答最繁華的高端商場。富裕與貧窮,新印度與舊印度,會產生怎樣的碰撞呢? 和很多人一樣,巴蘇對貧困知之甚少,只知道印度正逐步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新興經濟大國。但有一道鴻溝卻越來越大,富人和窮人位于這條鴻溝的兩極,正如巴蘇和阿米娜一樣。 國際救援組織樂施會的報告顯示,印度最富有的10%人口掌控著整個國家80%的財富,最頂層1%的精英階層擁有印度58%的財富。換個說法,16個印度富人擁有的財富相當于6億人的財富總額。 在巴蘇看來,這些數字太過驚人,今天的印度好像“精神分裂”了。一個是經濟、軍事、技術不斷提升的民主國家;另一個是陰影籠罩的貧民窟之國。75%的人口依然生活在貧困中,只有11%的人家里有冰箱,35%的人不會讀書寫字。 印度不只存在于政客和媒體的吹捧中。巴蘇找到生活在加爾各答貧民窟中的阿米娜,希望從她口中了解真實的印度。走出貧民窟,仰望加爾各答的繁華,阿米娜會如何作答呢? 巨大轉變的背后 自1998年開始,阿米娜就在巴蘇父母家里做工,主要負責打掃衛生。2001年巴蘇父母過世后,巴蘇只有在回加爾各答時才能偶爾見到阿米娜。巴蘇的父母早年移民美國,后不斷往返于美印兩國間。巴蘇一直在探求,印度從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和英屬殖民地發展成世界大國,在這些巨大轉變的背后,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穿過一條漆黑曲折的小胡同,巴蘇來到阿米娜的住所。所謂的住所只是一個小房間,空氣中彌漫著煤煙味,還混合著香蔥、大蒜和香料的氣味。阿米娜的房間沒有窗戶,看起來像一個黑乎乎的洞穴。簡陋的床下墊了磚塊,以防在雨季來臨時受潮。隔板上放著一個上世紀90年代生產的電視機。床對面的墻上僅有一只滿是劃痕的鋁罐。阿米娜和孩子們住在一起,每月支付2美元租金。如果不是有租房管制,她的女兒女婿可能沒有能力再讓她繼續住下去。 印度經濟學家迪萬達·沙馬提倡有利于窮人的迂回式發展。他認為,印度的稅收結構和其他政府激勵機制服務于富人。 美國喬治敦大學經濟學專家拉杰·德賽認為,造成印度貧富差距的其他因素還包括性別、種姓制度、居住區域。比如,和一些居住在偏遠農村的窮人相比,阿米娜的生活已經好很多了。 “這是哪兒?太干凈了” 出發前,阿米娜換上一條紗麗,盡管很舊。她依然赤著腳,龜裂的腳上滿是污垢。 巴蘇帶阿米娜來到了Quest Mall,新舊印度將在這里交匯。商場門口,保安攔住了阿米娜,因為“不穿鞋者不得入內”。巴蘇只得借來輪椅,才避免了尷尬。 “這是哪兒?太干凈了”,阿米娜問道。過去她只敢透過櫥窗朝里望。巴蘇推著阿米娜來到奢侈品店,店員疑惑的眼神出賣了心中所想:為什么中產階級的婦人會和一個窮老太在一起?“有什么可以幫您嗎?”店員問。巴蘇示意詢問阿米娜,店員有些莫名,只得又禮貌地問,“我給您拿一款包?” 阿米娜指了一只包,詢價后店員說是12.5萬盧比,相當于1865美元。 巴蘇去看阿米娜的反應,但后者什么反應都沒有,因為她對那么大數目的錢根本沒有概念。對阿米娜來說,只是抽象的“很多很多錢”而已。對阿米娜來說,至少要花25年才能買這一個包。 再創奇跡,還是走下坡路? 如何解決嚴重的貧富不均問題,是印度上下面臨的難題。印度經濟是會再創奇跡,還是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一些專家認為,過去15年間,印度經濟呈無就業增長,在無形中拉大了貧富差距。 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仍有很大部分人無法享有良好教育和公共醫療。 德賽提出,建立養老金系統,可以在短時期內造福數百萬人。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度政府已推出一項養老金計劃,盡管還存在諸多爭議。 巴蘇又帶阿米娜來到商場內的一家頂級餐廳。阿米娜從沒有用過筷子和叉子,巴蘇告訴她可以用手抓。又一次,她們感受到周圍奇異的目光。 “你覺得這地方怎么樣?”巴蘇問。 “我感覺從地獄來到了天堂。” 在回程的車上,阿米娜用孟加拉語說了句,“我將永遠是個窮人,像我這樣的人沒有出路。”巴蘇不禁感到難過。 窮其一生,阿米娜還是一無所有。 這是2015年底的故事。10個月前,巴蘇得知阿米娜的住所被迫拆除,為了建造高層住宅。那片區域的住宅未來售價在15萬美元甚至更高。阿米娜和她的家人被轉移到另一片貧民窟。 (見習記者楊瑛 編譯) |
相關閱讀:
- [ 11-13]貧民窟面孔:攝影師記錄洛杉磯流浪者
- [ 10-25]“貧民窟游”很危險!里約憲兵誤殺女游客
- [ 08-04]探訪南非貧民窟:“戰狼”的誕生之地 犯罪的天然土壤
- [ 07-10]駐外手賬:誤入貧民窟深處,他們竟擔心我是去偷寶貝的
- [ 03-11]埃及貧民窟現3000年前法老雕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