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海淀法院審結一起被告人設立、維護專門用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虛假“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非法網站的案件。法院以被告人胡某犯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判處其有期徒刑2年,罰金5000元。據了解,此案系《刑法修正案(九)》自實施以來,海淀法院審結的第一起“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案件。 制作假冒最高檢網站 2015年10月間,33歲的被害人李女士在海淀區武警總醫院內,因登錄虛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等非法網站,造成巨額經濟損失。后經偵查發現,被告人胡某與該案中的非法網站存在直接聯系,胡某自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間,明知巫某(男,29歲,另案處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違法犯罪活動,仍利用信息網絡為其設立、維護專門用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虛假“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等非法網站。 法院查明,詐騙犯巫某通過QQ聯系胡某,讓他模仿制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工商銀行網銀界面”、“銀監會”等網頁以及“博狗網站的博彩網頁”等網站,并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網頁加上查詢《通緝令》的鏈接;“工商銀行網銀界面”網頁加上登記網銀信息記錄的鏈接,使這些虛假網站能夠竊取客戶登錄網銀的所有密碼等資料。 被判有期徒刑2年 胡某利用信息網絡設立用于實施詐騙犯罪活動的網站,已經觸犯《刑法修正案(九)》規定,該條明確規定,設立用于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院認為,胡某的行為已經構成“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最終,法院判處胡某有期徒刑2年,罰金5000元。 不直接參與詐騙也可能構成犯罪 該案法官對北青報記者解釋,雖然胡某辯解稱他主觀上并不明知設立該網站的目的在于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但無論是從涉案仿冒網站設立方式的非正常性,仿冒網站獲取訪客個人金融賬戶名稱、密碼等私密信息的隱蔽性,還是從仿冒網站對于網絡殺毒防護軟件攔截功能的規避行為,胡某均能夠認識到該仿冒網站極有可能是用于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就這一點而言,并未要求他有超出常人的認知能力,而且他本人在公安機關的供述中也表明是存在僥幸心理才鋌而走險,因此該點辯解法院沒有采納。 法官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即使沒有直接參與網絡詐騙,但只要實施了設立用于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或者發布有關制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情節嚴重的,都構成犯罪。 |
相關閱讀:
- [ 11-17]香港今年前9個月電話詐騙案中70%為假冒官員 涉案金額約兩億港幣
- [ 11-17]假冒世界名牌服裝被查獲 執法人員依法現場扣押
- [ 11-09]中美聯手執法破獲網售假冒名牌大案
- [ 11-06]汪洋在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強調:標本兼治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 [ 10-22]騙子假冒快遞人員 廈門街頭兜售冒牌山地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