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問題層出不窮 給電商平臺加上“緊箍咒” 天津北方網訊:“雙十一”已經過去,“雙十二”以及年底大促馬上到來。然而,在網購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時,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近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電子商務法》(草案)二審稿中,出現不少普通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和亮點。 網購假貨維權舉證不再難 天津擊水律師事務所律師 孫增 亮點一:電商平臺對消費者買到假貨有沒有責任?《電子商務法》(草案)二審稿第三十九條規定,電商平臺“知道或應當知道經營者賣假貨而不采取相應措施的,電商平臺與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這也就意味著,消費者如果購買到假貨,可以直接向電商平臺索賠,而不用擔心找不到實際經營者。 亮點二:消費者維權沒有證據怎么辦?網購與傳統面對面交易不同,往往通過網絡電子數據進行交易。那么這就面臨一個問題,這些數據通常都在電商平臺處保存。如果消費者需要向法院提交證據,電商平臺不配合怎么辦?《電子商務法》(草案)二審稿第五十五條規定:在處理爭議過程中,電商平臺“應當提供原始合同和交易記錄”,如果存在丟失、篡改、拒絕提供的情況,那么電商平臺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一規定,規范了網購中的舉證責任,進一步減小了消費者舉證難度。 強化電商平臺的連帶責任 薊州區人民檢察院 于長澤田彬 幾年來,電商蓬勃發展,但我們一直沒有專門法律對其進行約束、規范。可喜的是《電子商務法》(草案)二審稿已經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備受關注的就是“網購買假貨誰負責”,草案通過強化電商平臺的連帶責任,“知道或應當知道”平臺經營者侵犯知識產權的,應當依法采取刪除等必要措施。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想要的是電商平臺有一塊區域是有質量保障的。購物的人都知道,在淘寶網有一個“淘搶購”、京東商城上有“京東秒殺”等推薦商品區,我們是不是當然地認定這些電商平臺借助這些區域主動向消費者推薦的商品是有品質保證的,出現商品問題消費者不用提供復雜的證據就可以直接向平臺索賠。我認為,應該在立法中明確出來,給海量網上商品一個“無假貨區”。 保護中小商家合法經營權 天津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 潘曉濱 10月31日,我國《電子商務法》(草案)二審稿在進一步強化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也特別強調了對電商平臺上中小商家合法經營權的保護,并增加了對電商平臺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制以及相應法律責任的設置。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和物流業的高度發展,百姓已經習慣通過互聯網采購自己需要的物美價廉的商品,而廣大中小商家也積極選擇多家有實力的電商平臺作為自己的合作伙伴,借助平臺推廣優勢,獲取流量、用戶以及銷售量。但現實中,電商平臺往往憑借自己的市場優勢地位,裹挾中小商戶做出“非此即彼”“有我無他”的站隊選擇,并在獨占基礎上設置多種不合理的價格調節和服務收費,嚴重影響了互聯網交易中的市場競爭秩序。 電商平臺的這種限制競爭行為屬違法行為。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6條,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不得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的公平競爭。這次《電子商務法》(草案)二審稿的規定則更加明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得利用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等手段,對平臺內經營者的交易、交易價格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或者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不合理費用。(“津云”新聞編輯曲璐琳) |
相關閱讀:
- [ 11-20]男子挪用老婆“雙十一網購錢”買車被趕出家門
- [ 11-20]網購后遺癥凸顯 龍巖工商忙消費維權
- [ 11-20]“雙11”網購狂歡后的退貨博弈:最多的是鞋服
- [ 11-17]調查:雙11過半參與網購的大學生消費未超500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