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岸線開發加劇生態紅線管控迫在眉捷 專家表示,自然岸線恢復難,要實現自然岸線保有率35%的目標壓力巨大 我國人工海岸線的長度還在增加,而修復岸線的工作進展緩慢,要想讓自然岸線在2020年恢復到35%,壓力巨大。記者今天從中國測繪科學院獲悉,該院監測顯示:2015年至2016年,我國人工海岸線增長約496公里,而修復岸線長度僅為19公里,海岸線的開發還在加劇。 在中國測繪科學院的監測圖中,一個紅點代表了一段新增人工海岸線。記者發現,沿著我國的海岸線,從北部的渤海灣到山東半島,再一路南下,密密麻麻的紅點布滿了整個海岸。 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高速發展和人口急劇膨脹,日益緊缺的陸地資源已經無法滿足用地需求。向海發展、向海要地成為許多沿海城市破解土地資源制約的突破口,沿海各地掀起了一輪輪填海造地高潮。 據了解,1990年我國大陸人工岸線占比為18.27%。到2010年,這一數字升至55.25%。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海陸分界線(不含港澳臺)長度約18550千米,已開發利用長度約為12281千米,占比超過66.2%。其中,養殖開發的岸線占比最大,達到25.49%,防護工程岸線占17.89%,臨海建設岸線占7.91%,港口碼頭岸線占6.76%,濱海道路占比3.06%,其他利用類型占5.09%。 大面積、無節制的圍填海,讓海岸帶的地表景觀及利用形式經歷了劇烈快速的變化,帶來了許多問題。“原生砂質岸線遭破壞、灘涂濕地岸線受損嚴重,重要海岸景觀失去原貌……大量集中在海岸線上的人口和建筑增加了海洋災害的風險。”有關海洋專家表示,改變海岸線自然屬性的開發活動過度,將使海岸的居住、旅游、防災等功能顯著降低。 今年年初,國家海洋局專門印發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要求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 但從中國測繪院提供的數據來看,海岸線開發情況仍在惡化。2015年至2016年,我國新開發利用岸線長度約96公里,在已開發岸線基礎上拓展岸線長度約400公里。而修復岸線長度僅為19.21公里,且多為退養還海所得,海洋生態紅線管控迫在眉捷。 據有關專家介紹,目前針對養殖開發的退養還海比較容易,也是恢復自然岸線最有效的辦法,而其他諸如港口建設等海岸線開發形式則很難恢復。 |
相關閱讀:
- [ 10-01]歷時140天! 廣東探險家駕純人力皮劃艇巡游中國海岸線
- [ 09-21]泉州:嚴守生態紅線 保護最美海岸線
- [ 09-20]夏威夷野餐 不僅流連海岸線
- [ 08-28]漳州開發區400名志愿者清理海漂垃圾 守護廈門灣南岸美麗海岸線
- [ 08-25]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沙灘上釘滿消波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