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撐起網絡強國 本報記者 許 晴 宋 宇 11月15日,科技部宣布,將依托百度公司、阿里云公司、騰訊公司和科大訊飛公司,分別建設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離不開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的創新突破和有力支撐。 11月16日,百度宣布將與金龍汽車合作,生產一款自動駕駛小巴車。“以百度阿波羅平臺為核心的國家自動駕駛開放創新平臺,將支持中國自動駕駛行業全面快速發展,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搶占人工智能制高點提供支撐。”百度公司副總裁鄔學斌說。 獵豹移動旗下公司獵戶星空一年內拿下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兩座高地,實力踐行人工智能發展規劃。CEO傅盛表示:“中國在這次科技浪潮中趕在了前面”。 2017年是5G國際標準正式啟動和推進的一年,全球5G進入標準和研發的關鍵階段,預計到2018年年底,我國將結束5G技術試驗。 “華為正在謀劃創新的商業解決方案,支撐運營商構建新能力并積極孵化新業務,實現新增長。”華為常務董事丁耘說。 目前,華為成立無線應用場景實驗室,在無線家庭娛樂、個人人工智能助手、車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不斷探索創新,開拓具有潛力的5G應用場景。 盡管現在,人工智能發揮作用的場景有限,5G技術也尚在研發階段,但隨著人工智能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方面更加得心應手,隨著5G網絡技術高速率、超大數量終端的優勢逐漸顯現,網絡強國離我們越來越近。 十九大報告 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網絡治理重在內容建設 本報記者 王 洲 因循“依法治網”理念,互聯網內容治理法制化步入快車道。針對互聯網內容安全保護的立法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展。10月底,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對電子商務法草案進行了再次審議。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建議,對于時政新聞的管理,目前依靠的大多是散落的紅頭文件,今后還應出臺《互聯網新聞服務法》以促進立法統一。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劉鵬飛說,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來看,內容建設要確保互聯網中的優質內容持續足量供給,牢牢占據社會主義網絡主流文化。 近年來,直播成為互聯網內容治理的重點,僅今年上半年,有關部門已查處關閉違法違規平臺73家。 目前,執法部門打擊力度不斷加強,一些直播平臺也從源頭提升自我治理。11月,在中央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指導下,斗魚直播和湖北省軍區新兵團共同主辦“直擊新兵成人禮——網紅黨支部進軍營活動”。斗魚直播黨委書記兼副總裁袁剛介紹,這次活動的觀看量超過1億,反響熱烈,說明網友對積極、健康直播內容的認同。 一些直播平臺則引入“技術人工”模式來防治低俗信息。一下科技副總裁陳太鋒介紹,未來將嘗試引入視頻指紋識別技術,通過畫面比對、場景比對等,讓內容審核更快更準更高效。 如何對自主性強、形式多樣的自媒體進行有效監管,是網絡內容治理的重要課題。除了打破技術瓶頸,提升網絡從業人員素質、科學有效的管理,都是自媒體平臺的努力方向。 十九大報告 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 網上大廳做實政務服務 本報記者 吳 姍 趙丹彤 貴州省政府門戶網站改版近期完成,“一網打盡”全省政府網站數據資源。目前,全省多個部門、鄉鎮、村的50余萬項政務服務被集中公開和辦理。這幾天,網站正根據網民訪問足跡、瀏覽、反饋等,統計網民性格、偏好、意愿的大數據,為優化網站欄目設置提供科學參考。 目前,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技術 ”工作持續推進。 上月,國辦對全國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現狀進行了首次摸底,聚焦影響群眾實際辦事效果的突出問題、底線問題,并對問題平臺明確限時整改要求,明年年初進行“復查”,目前各地整改正在推進。 上周,第十六屆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工作收尾,結果顯示,多地政府正借助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提高網站人性化、智能化服務水平。有些地方部門正在建設政府門戶網站在線智能機器人客服平臺,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建立咨詢知識庫;有些地方部門正利用智能分析系統,實時抓取、分析網站數據,精準定位用戶需求。 全國實體政務大廳首次“大考”結果公布,凡是線下實體大廳與網上辦事平臺一套系統辦事、一體化運行的,網上政務服務推行效果更好。以地市級網上辦事平臺為例,有政務大廳支撐的平臺,可受理的行政許可事項比沒有政務大廳支撐多一半。 “在強調頂層設計、形成總體規劃部署的同時,鼓勵地方創新政務服務模式,進一步挖掘互聯網政務服務帶來的政治與社會價值。互聯網政務服務將進一步人性化、實用化、規范化、智能化。”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璜強調。 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主要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相關建設要求,結合更多新技術的開發應用,通過推進數據共享,實現線上線下辦事平臺合一通辦,完善實體政務大廳,做實網上辦事大廳,滿足群眾便捷辦事需要。 版式設計:張丹峰 |
相關閱讀:
- [ 11-22]西洋鎮“衛生計生服務+互聯網”受歡迎
- [ 11-22]中國互聯網生產力成為全球共享紅利
- [ 11-22]工業互聯網催生制造業新模式 體系建設分“三步走”
- [ 11-20]領航新征程 世界互聯網大會提升中國話語權
- [ 11-20]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凸顯優勢,將見證烏鎮成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