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4月22日12時23分,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的首次自動交會對接,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貨運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的首次交會對接。這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大屏幕上顯示的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畫面(2017年4月22日攝)。
天宮、天眼、悟空、墨子……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航天領域重大突破被“點名”。航天強國“繪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組網時代,風云氣象衛星“家族”又添新丁……十九大后不到一個月時間內,中國航天動作頻頻。面向未來,中國航天將寫下哪些新精彩?
新華社發(王泗江 攝)

2016年9月25日,被譽為“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貴州平塘落成啟用。這是FAST工程全景(2016年9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劉續 攝

2016年12月17日,在江蘇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一名科學家向記者展示通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觀測數據完成的一張全天伽馬射線圖。新華社記者李響 攝

2017年6月15日,在烏魯木齊南山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2017年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新華社發(楊志遠攝)

2017年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新華社發(張宏偉攝)

2017年6月9日,參觀者在第二十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參觀展出的月球車、月球著陸器和火星車模型。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2017年6月9日,參觀者在第二十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參觀展出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模型。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圖表:挺進航天強國的N件事,你知道嗎?——揭開中國太空探夢新藍圖 新華社記者 馮琦 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