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在桑寶拉格蘇木額爾登塔拉嘎查為牧民表演文藝節目。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嫩芽”,后被引申為“紅色文藝輕騎兵”,是適應草原上地廣人稀特點而誕生的文化工作隊。1957年,蘇尼特右旗成立了由9名演員組成的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由于他們的節目靈活新穎、貼近生活,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廣受草原人民喜愛。此后,內蒙古各地紛紛效仿建立各自的烏蘭牧騎,目前全區活躍著75支烏蘭牧騎,每年演出超過7000場。新華社記者鄧華 攝

11月23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在桑寶拉格蘇木額爾登塔拉嘎查為牧民表演文藝節目。新華社記者 鄧華攝

11月23日,83歲的蘇尼特右旗第一代烏蘭牧騎隊員伊蘭(左)給外孫女、重孫女講述老照片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11月23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副隊長賽西雅拉圖(右)和隊員薩仁特日格勒在學習樂譜。新華社記者 鄧華攝

11月23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在旗文化中心排練民樂合奏。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2017年8月5日晚,慶祝烏蘭牧騎成立60周年文藝晚會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舉行,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成員表演合唱《大愛無疆》。新華社記者鄧華 攝

1996年,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深入牧區為牧民演出。新華社記者 白斯古郎 攝

2007年8月23日,烏蘭牧騎成立50周年慶典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舉行,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演員向觀眾展示早期烏蘭牧騎演員乘馬車下鄉演出的場景。新華社記者任軍川 攝

1973年8月,鄂托克旗烏蘭牧騎隊員穿越沙丘前去演出。新華社發(陳俊山攝)

2011年7月18日,在“元上都旅游文化節”上,正藍旗烏蘭牧騎的演員為觀眾表演舞蹈。新華社記者任軍川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