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移動平臺探測技術研發中心的“茶思屋”,吉林大學統戰部副部長任波回憶與黃大年共事的情景(2017年6月16日攝)。當年黃大年回國后就開辟出來一間“茶思屋”,供師生平時休息、交流所用。今年1月8日,國家“千人計劃”入選專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為執著追求的教育科研事業燃盡最后一絲心血后闔然長逝。半年過去,這位戰略科學家的身影已經遠去,而他的事跡卻被越來越多人熟知。近日,記者再次走訪黃大年生前的同事、學生,聽他們講述昔日與黃老師在一起的難忘瞬間。新華社記者沈伯韓 攝 時光退回到半個多世紀前:新中國剛剛建立,國家建設時不我待,建校籌備如火如荼,政務院財經委員會礦產地質勘探局副局長喻德淵致信,向正在北京的李四光征詢意見,李四光提筆回復:“今天人民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人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這就是一切追求的原點。從這個原點出發,黃大年腦海中的關系脈絡網不斷延伸—— “咱們學校有學者參加南極科考,能不能研制全地形車,完成在極寒、溝壑、全時段極限條件下的通訊、交流和作業?” “‘云端遠程控制’技術發展很快,能不能開發野外作業醫療看護車?這個目前在國內還是空白啊。” “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南極內陸地區鉆取冰下基巖巖心,能不能在海洋資源與安全領域跟建設工程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聯合做些事情?” …… 科學是嚴謹的,但離不開奇思妙想。巴爾扎克說:“真正的科學家應當是個幻想家?!?/p> 黃大年就是這樣的“幻想家”。 與探測儀器專家合作研發深地探測儀器裝備,與機械領域專家合作研發重載荷物探專用無人機,與計算機專家合作研發地球物理大數據處理與解釋系統……在黃大年想要構建的“科研特區”中,沒有什么不敢想,也沒有什么不能做。當很多人還站在2.0時代,他已經望到了4.0時代。 每冒出一個新想法,他馬上去找熟識的專家探討一番。然后,連夜查找資料、進行調研論證、設計實現路徑。有的人一邊和他討論著,心里也犯嘀咕:黃老師說的怎么都像童話,能實現嗎? 然而“大年童話”的擁躉越來越多:眾多“海歸”慕名而來,馬芳武、王獻昌、崔軍紅等“千人計劃”專家也在他的游說下相繼落戶吉林大學。黃大年的辦公室里常常高朋滿座,眾人圍繞一個問題談得眉飛色舞,辯得口干舌燥。 時任吉林大學統戰部副部長任波知道,為了編織一張更大更密的科研網絡,黃大年付出了不為人知的心力。 2013年10月,歐美同學會舉行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黃大年作為海歸科學家代表應邀出席,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內心備受鼓舞。 他回到長春后不久,就主動打電話給任波,“國家對海歸這么重視!我們更應該傾盡所有報效祖國!擔任會長的事兒,我就不推辭了!” 任波又驚訝又感動,愣在電話那頭說不出話來。彼時,學校留學歸國人員聯誼會正在醞釀改選,大家心服口服的會長第一人選,就是黃大年??伤麑嵲谔?,任波提過一次之后,就再也不好意思找他。 黃大年欣然出任,其實還有別的“算盤”。他覺得,從國家需要和世界一流角度看,我們雖然努力了,但還很不夠,還得快馬加鞭,招攬更多高端人才。 他把目光投向“海歸”群體,一個腳步匆匆的身影,就這樣走進了吉林大學300多名海歸知識分子的靈魂。聯歡郊游、調研開會,只要不出差他保證場場必到,陪大家唱歌、為大家照相。 有一次,學校為海歸人員組織藝術沙龍,那是黃大年回國后第一次走進KTV,按要求,每個人都要唱一首。黃大年很謙虛地對任波說:“哎呀,我特別喜歡唱,可就是一到高音就跑調?!?/p> 在大家鼓動下,他上去唱了一首《壟上行》,結果一發不可收,《我的中國心》《祖國,慈祥的母親》《我的祖國》……他一首接一首。 唱畢,大家一致認為,當天的麥霸是黃老師。任波問他:“黃老師,你知道麥霸是什么意思嗎?”他像個孩子似的興奮地說:“麥霸?是一種榮譽吧?” 他的回答,讓大家愣住了。這個把愛國歌曲唱得如此高調的大年學長,是多么樸實而率真!他那顆童話般的純真之心,征服了所有人! 2014年學校中秋晚會,黃大年因為一首歌,落淚了。 演唱者藝術學院副教授姚立華剛走下舞臺,發現黃老師在舞臺的一角等著她。她走上前去,剛想問候,竟發現這位大專家的眼角掛著淚珠。 黃大年一字一頓地說:“姚老師,聽了這首歌我感動得落淚,請理解,我們常年在國外的這些人,對祖國的愛很深、很深?!?/p> 彼時,姚立華剛剛從俄羅斯深造歸國,她十分驚喜地發現,自己在演唱這首歌時所投入的情感,都被黃老師感受到了。 作為我國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的弟子,姚立華把演唱的質量看得很重。曾經,每每駕馭《我愛你,中國》這類高難度歌曲,她心里多少有些“小滿足”,后來,到了國外,很多華人聽到這首歌都會淚流滿面,她感到他們對祖國的愛是那么真,就像孩子對母親的依戀,這種歌者與聽者的互動,讓姚立華內心深處的情感被點燃了?;貒?,遇到黃大年,更讓她發現,在自己身邊,還有如此同頻共振的人。 祖國,就像生命中最激越的音符,撥動著黃大年的心弦。那一首首歌,也讓他與一大批海歸學者分享著同樣的心、難得的情。 “我和大家一樣,沒有‘深厚感情’就不會回來并喜歡上這塊零下20多攝氏度的黑土地;沒有‘科研激情’、沒有‘心情的陽光’和聊以自慰的‘藝術的陶醉’,就不會有始終如一的堅持、初衷不變、童心難改?!鄙钜埂懊芭荨保S大年常常在吉大海歸微信群里分享工作成果,和大家聊聊知心話。 他就像個鄰家大哥,關照每一位“大家庭”里的海歸人員,引領著大家去尋找回國后的坐標。 2014年7月,在水下通訊和水下網絡領域備受矚目的吉大校友崔軍紅回國探親,經人引薦見到了黃大年。 “中國水下國門洞開”,黃大年直入主題,語氣中的憂慮讓崔軍紅深有共鳴。跟黃老師從事的深地探測一樣,崔軍紅從事的水下通訊在國內也面臨著高端設備依賴進口的處境。 “咱們學校的新興交叉學科學部正在醞釀,你可以申報國家‘千人計劃’,回國創建智慧海洋研究中心,大家集中合力,一門心思把一件事做好……”聽著黃大年的話語,崔軍紅有些心動,但也顧慮重重:一方面,她在美國的平臺已足夠大,如果和黃老師聯手做事情,應該前景可期。但另一方面,她已在美國生活16年,自己能否適應國內情況,也有些拿不準。 黃大年看出她的猶豫,邀她到自己的團隊參觀交流,又給她展示近年來的項目成果。崔軍紅問道:“黃老師,咱們要搞海洋探測,可是吉林沒有海???”黃大年躊躇滿志地說:“沒關系啊,哪里有出海口我們就向哪里去啊!只要有決心就能把事情做大?!?/p> 吉林沒有海,但眼前這位學長海一樣的胸懷深深觸動了崔軍紅。2016年6月,崔軍紅作為“千人計劃”專家簽約吉林大學。 從那以后,黃大年成了她的精神導師。每當她有困難、發牢騷,黃老師都會用親身經歷鼓勵她,“你看地質宮現在很好,當時屋頂都是漏水的;修建無人機庫的時候,也遇到很多問題。這么多人,這么多環節,都需要時間,我們還是要有勁頭、有耐心,事情總有一天會做成的?!?/p> 事情總有一天會做成。這個信念,燃燒著黃大年生命的燭火。而那澄凈的光,照亮著一位又一位學者前進的道路。 “黃老師,您該休息一下,最近您太累了?!币惶熘形?,“千人計劃”專家馬芳武來找他探討問題,一看他兩眼通紅,就知他又是一夜未眠。 “沒事兒,再吃兩個烤苞米就好了!”黃大年掄起手臂,伸展了一下說,“對了,有個在新加坡工作的賈繼偉回來探親,晚上我叫了他來我家,你也來,咱們一塊兒吃餃子?!?/p> “你那么忙,怎么還讓人去家里?”馬芳武說,“咱們在外面吃一頓也行啊!” “沒事兒,就是要讓這些年輕海歸感受感受,現在國內不比國外差!” 就這樣,他拉著馬芳武等人借“千人計劃”聯誼會、吉林大學留聯會等平臺,不斷尋找、聯絡海外高端人才,想盡各種辦法吸引他們留在國內、扎根吉大。 2016年9月,一份報告交到了校務委員會的案頭:在黃大年的倡議下,經過為期一年的醞釀討論,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籌備初期工作宣告完成,一個輻射地學部、醫學部、物理學院、汽車學院、機械學院、計算機學院、國際政治系等的非行政化“科研特區”初步形成。黃大年也成為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學部長。 于平看著報告默默發呆:交叉學部這件事,當初大家心里都沒太有底,可是黃老師硬是把一個個虛幻抽象的概念,漸漸都變成現實,把各個學院、學校內外的力量,慢慢擰成一股繩。 黃大年看著報告深深舒了口氣,他的頭腦里立刻又蹦出一連串問號:手機會不會變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交通樞紐能不能變成拓撲網?汽車能不能實現無軌運行?外太空能不能開發礦產…… 如今,曾經對“大年童話”的質疑已湮沒無聞,一個個“大年童話”正在變為現實,在衛星通信、汽車設計、大數據交流、機器人研發等諸多領域,一個個“奇跡”正在涌現,幾乎覆蓋吉林大學近三分之一的專業。其間,又衍生出許多新課題、新方向、新學科,由“大年童話”孕育的“科研特區”未來將有望帶動上千億元的產業項目。 |
相關閱讀:
- [ 11-22]魯迅文學院海峽青年作家高研班在榕開班
- [ 11-20]泉州師院舉行“海絲之憶:菲華文學的晉江經驗”講座
- [ 11-17]共話集郵樂事 福師大文學院第五團支部開展團日活動
- [ 11-16]莫言在香港談新作及“文學中的歷史與現實”
- [ 11-15]以文化自信創造網絡文學精品力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