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由于地質結構復雜、施工環境惡劣、技術標準高、環保要求高,這座橋梁從開工建設到接近完工通車,一路都面臨著種種超乎想象的困難與挑戰。 11月26日21:50央視財經《對話》#超級工程背后的工匠們#再次迎來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揭開超級工程背后的故事。 港珠澳大橋建造有多難?連續33次考上清華的感覺! 李斯璇:林總之前有過這樣一個比喻,33節沉管,裝上去,對接好,像連續33次考上清華,難度可能還要更高?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高紀兵:我是2011年3月份到這個工程的,到現在快7年了,唯一一次想做逃兵是E10管,是我唯一一次跟林總說我不想干了,我準備走了。林總專門請我吃了一頓飯,他說我都能頂得住,你為什么頂不住。 第十一節沉管的風險有多高? 副手挫敗想回家!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高紀兵:我們現在一直說港珠澳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但是在E11之前,實際上我們對深埋這個概念理解得沒有那么深。E11以后,我們才認識到深槽對于我們工程的意義,所以我們在那兒以后更多難點埋在上面。世界上以前沉管隧道都是淺埋,一般埋深不超過3米。但是我們這兒埋深超過20米。但是我們挖這么一個深槽以后,對整個海流結構產生一個齒輪現象,我們當時安裝第十一節沉管的時候,偏差比預想要大。大概8到9公分的樣子。 李斯璇:8到9公分誤差,在合理范圍嗎?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高紀兵:在合理范圍,結構也是安全的,在我們設計的可控范圍之內。 李斯璇: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高紀兵:但是跟我們原來既定的標準有偏差。在這個工程開工之前,就是我們制定驗收標準,整個偏差我們不允許超過5公分,然后現在變成9公分,所以說很多人不能接受。為什么說承受這么大的風險,因為整個一十管全過程是林總,還有我們曉東總三個人在處理的。我們整個工藝是最后被迫進行自主創新,整個東西都是自己做的。所以那個時候很多人說你這一套工藝是不是有問題。 花一年半攻關的自主創新成果 差點被全部否掉!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高紀兵:我們那個時候承受壓力就是說,這種質疑,有可能造成后面有十個管節,如果你工藝不成功,或者被否定掉,把你現在所有設備進行改造。我們之前用了一年半時間,抽調幾十號人專門做這個攻關。一步步做實驗,做研究,做攻關,相當于把之前一年半的時間都否定掉了,這個壓力是最大的。 為這個事情交通部對我們整個沉管安裝工序組織了督察,交通部副部長專門帶隊進行督察,檢查完以后他說了一句,這是交通部建設以來第一次對工序進行督察。 李斯璇:背后原因是什么,出于不信任嗎?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高紀兵:不完全,從后面再來看,實際上出于一種保護。因為整個督察完了,發現整個工藝,所有東西都是沒有問題的,所有管理流程程序都是符合規定的。這次督察完以后,所有壓力都消失了。整個檢查都是沒有問題,那就說明肯定是遇到難題了,而不是問題。這個就是一個最關鍵的。 |
相關閱讀:
- [ 11-05]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開通進入百日沖刺
- [ 10-20]港珠澳大橋:超級工程背后的創新故事
- [ 10-16]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鋪裝路面 年底大橋具備通車條件
- [ 10-09]港珠澳大橋力爭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 [ 10-05]港珠澳大橋有多“傲”?8年創下多個“世界之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