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特稿:世界指尖上的“深圳芯” 新華社記者黃堃 蔡國兆 劉暢 “喬治,你知道傳音手機嗎?” “滿大街都是啊,無論城市還是鄉村。” “為什么馬拉維人那么喜歡傳音?” “它拍照片好看啊,專門為我們的膚色而設計。它徹底占領了這里的市場,當然,還有主打高端市場的華為。” 馬拉維,非洲東南部一個內陸國家,經濟欠發達。喬治·卡薩庫拉,是當地最大傳媒集團“時代傳媒”的總編輯。他清楚記得,5年前來中國出差時,他曾信誓旦旦地想要買一部蘋果手機回國。但在電子市場轉了一圈后,他決定買兩部最新款的華為手機。其中一部,一直用到今天。 傳音、華為、中興這些深圳品牌,以及孵化于深圳周邊的OPPO和VIVO等眾多中國品牌,憑借獨特秘籍,成為全世界許多人“指尖上的世界”。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正把深圳和世界聯系在一起。 關于未來的“土特產” 在瑞安·里思眼里,深圳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手機之都”。 這位美國國際數據公司全球移動設備跟蹤器項目副總裁認為,深圳及其周邊區域已然是全球最大手機生產基地。 國際數據公司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銷售數據顯示,全球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華為是深圳的,OPPO和VIVO在深圳周邊,三星和蘋果的大量產品及零部件也產自深圳。 “這里可以找到關于手機的一切”。 這話不是深圳自吹自擂,而是出自一對玻利維亞兄妹之口。當時,哥哥約翰尼和妹妹卡拉正在深圳華強北堆滿各種手機零件的小鋪前掃貨,貨品之多、之全讓他們咋舌和感嘆。 深圳有數不清的手機零件生產商和供應商,產品涉及手機芯片、電路板、屏幕、外殼等各個部件。華強北則是這些零部件的聚集地之一。 甚至有老外在視頻網站上上傳了一段自拍視頻,他竟然用2000元人民幣在華強北購買到全部零部件,自己動手組裝了一臺蘋果6s手機。 其實這并不新鮮。深圳手機行業協會會長孫文平很輕松地解釋了這一現象:因為“手機就是深圳的土特產”,因為深圳擁有手機全產業鏈。這在全球獨一無二。 但在那位老外眼中,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在視頻中引用了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未來,已然就在這里”。 最為懂你的“深圳芯” 消費者最關心的是,“我需要的產品,是否懂得我的需要”。 喬治·卡薩庫拉說,傳音手機之所以在馬拉維受到青睞,正是因為它懂得人們的需要。馬拉維人收入水平低,常常面對高端手機價格望洋興嘆,而傳音手機價格親民,功能卻不打折扣。 肯尼亞大學生卡哈維則認為,傳音手機優勢在于適合自拍,它可根據非洲人膚色特點對攝像系統進行深度優化,讓黑色皮膚在相片中呈現出漂亮的巧克力色。 討巧設計的背后,是設計者的用心。有心,關心,用心,才能推動市場競爭力,催生技術創新力。 即使在手機產業鏈的最高端——芯片上,深圳企業也在發力。通過十多年積累和創新研發,華為已逐漸打破手機芯片生產長期被外國企業占據的局面,實現了芯片自主化。例如華為新款手機Mate 10就使用了“世界首款手機AI芯片”麒麟970,這是華為打入歐美高端市場的拳頭。 持續在線的“聚合力” 有人說,手機已經成為人們身體的一部分。那是因為,手機已成為人們溝通和認知世界的工具。 但手機高度依賴互聯互通的環境。深圳對此了然于心,深圳需要讓世界“持續在線”。 這些年,深圳的中興等公司在拉丁美洲等地承建大量手機基站等通信設施,幫助當地人獲得通暢的數據網絡,持續在線,融入全球移動時代。 不僅如此,在手機軟件方面,深圳企業也在向世界提供一系列旨在打破傳統電子壁壘的服務產品。騰訊公司微信支付亞太區運營總監鄭紅敏介紹說,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到海外旅游,越來越多國外商家開始接受微信跨境支付,“目前微信支付已可支持19個國家和地區的合規化接入”。 “中國的手機產品體現了越來越多的創新,”英國手機行業雜志《移動新聞》編輯埃利奧特·馬利-古德巴恩評價說。 聚合,需要創新。而創新的主體,是人才,是思想。深圳從來不滿足于產品本身,更注重源源不斷的國際“智源”。華為已在俄羅斯和法國設立研究所,依托這兩個數學強國的相關人才優化手機設計。騰訊在美國西雅圖打造人工智能試驗室,力圖推動手機軟件向智能助手發展。深圳龍崗區的國際大學園則吸引了香港中文大學和莫斯科大學等高校在這里落戶合作辦學。到今年4月,深圳已經授牌成立4個諾獎實驗室…… 當許多力量聚合在一起,就成為深圳的創新驅動發展力。 手機,不過是一個縮影。 從無人機到智慧家居、從核能航天到新能源汽車,深圳正用更多創新產品與世界溝通,它用自身求新求變的城市特質,讓世界變得易于溝通。 聚合世界的深圳,正在拉近世界任意兩點間的距離。(參與記者:張家偉、金正、周科) |
相關閱讀:
- [ 11-27]業主大會“深圳模式”值得借鑒
- [ 11-26]學習經驗加強合作 推動南平綠色發展 許維澤在深圳參觀考察
- [ 11-23]深圳貸款租房嘗鮮記:貸款26萬元長租3年住上四居室
- [ 11-22]深圳龍華最牛釘子戶獲賠1.3億為謠言 造謠者被行拘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