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旅游優惠活動涉地域歧視? 景區針對特定地區推出優惠活動 旅發委稱是城市間互惠 律師認為不是地域歧視 近日有網友發出一張圖并質疑,長白山景區只對港澳臺和浙江、長三角地區優惠,這算是地域歧視嗎?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照片中看到,在一定時間內,港澳臺、浙江省及長三角地區游客憑有效證件,游覽吉林省內所有4A級以上營業景區,實行門票掛牌價半價優惠,杭州市市民更可以在長白山景區免門票。長白山景區客服回應稱每年均有優惠活動,此為今年有針對性的活動。吉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表示這是城市間互惠活動,并非地域歧視。 長白山被指存在地域歧視 張先生近日對北青報記者表示,自己在長白山旅游時,看到的宣傳牌子讓他心里覺得不舒服。張先生發來的照片是“長白山景區冬季冰雪令”的宣傳板,其中右上方寫著:自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港澳臺、浙江省及長三角地區(上海、浙江、江蘇)游客,憑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及居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游覽吉林省內所有4A級以上營業景區,實行門票掛牌價半價優惠。 左下方則是“長白山景區冬季新政策”:自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杭州市市民持居民身份證免長白山景區門票政策;2017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到長白山景區進行踏線的杭州市旅行社給予免長白山景區門票、環保車票和越野車票優惠政策。張先生質疑,只針對港澳臺、長三角地區游客推出的優惠,是不是涉嫌價格歧視和地域歧視?“導游說因為這幾個地方的人消費相對多一些,所以就刻意吸引那些地方的人。”但張先生坦承,上述導游說法沒有錄音。 旅發委回應否認地域歧視 11月24日,北青報記者電話聯系了長白山景區客服工作人員,客服稱,“長白山景區冬季冰雪令”相關活動是由吉林省旅游部門和相關城市旅游部門達成協議后推出的一項活動。 客服介紹,每年長白山景區會推出類似的活動,比如去年針對吉林省四平市的游客推出了優惠政策,也有游覽兩個景區可以節省一個景區的門票,每年均不一樣,“明年可能就到其他城市了,主要是看他們的合作方式。” 對于網友反映的“地域歧視”問題,客服稱可能只是心理作用,“只要是來長白山游覽的游客,我們都是雙手歡迎”。 吉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項優惠政策其實是向長三角、港澳臺進行旅游產品推薦,吸引游客到吉林旅游,針對不同地區,每年優惠政策不一樣。 工作人員否認這是在搞地域歧視,“不同城市互相之間有優惠,游客肯定都歡迎過來旅游,但政策確實不能惠及所有人。”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吉林省旅游相對薄弱,且很大程度上依賴門票收入,因此做不到所有人都享受優惠。 此前多次推出優惠政策 北青報記者梳理公開報道看到,今年9月,浙江當地媒體報道,在固定時間內,浙江省、上海市、江蘇省的市民憑居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可半價游覽吉林省內所有4A級以上景區。此外,杭州市民游覽長白山景區,持居民身份證可免門票,此次門票優惠政策覆蓋吉林省內近60個景區。 今年10月18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吉港旅游交流周”18日在香港拉開序幕。在當日舉行的“吉港兩地旅游推介交流會”上,吉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推出“冰雪令”,針對港澳臺游客及旅游機構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另據吉林當地媒體報道,2015年及2016年,長白山景區也曾針對全國游客,推出北西景區聯票政策,省內游客持居民身份證游覽長白山景區,可免長白山景區門票。 律師稱不是歧視性收費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相關規定,在景區的定價方面,政府起到了主導作用。這種只對港澳臺和浙江、長三角地區的優惠,其實質是一種對城市的推介,本質是一種政府主導的優惠政策。 優惠政策是否是一種歧視性收費政策?韓驍認為,界定歧視性收費應當從兩個維度考慮,第一,是否使少數地區感到不適;第二,是否在原有基礎上使被歧視方產生負擔。這種優惠是針對少數地區的減價方案,因此,少數地區不會產生受歧視感,而少數地區也沒有產生負擔。而對其他地區的消費者來說,也沒有產生負擔,之前付多少票價,之后還付多少錢。因此,不能認為這是一種歧視性收費。 韓驍認為優惠政策也不是一種地域歧視,《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正如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會達成互惠條約一樣,地區之間的互惠協議,在不損害其他地區利益的情況下,也應當是允許的。 文/本報記者 郭琳琳 |
相關閱讀:
- [ 08-29]長白山珍稀生物屢遭“見光死” 保護者“寧可雪藏不愿示人”
- [ 03-21]吉林東北虎雪地摩托車隊穿越長白山無人區
- [ 03-21]摩托車隊穿越長白山無人區
- [ 03-21]吉林雪地摩托車隊穿越長白山無人區
- [ 03-20]國內冰雪產業持續升溫 品牌房企“進軍”長白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