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你們怎么開來這么現代的游艇,難道在非洲不是坐木船么?”在位于西南非洲納米比亞沃爾維斯灣的游艇碼頭,一名歐洲游客跟“陽帆”游艇公司的陳星宇打趣道。 作為納米比亞第一家由中國人經營的游艇公司,“陽帆”的業務一年多來蒸蒸日上,月均客流量上千。 【輾轉拿到許可證】 陳慶平1997年到納米比亞發展,打工、貿易、商業地產等等都做過,2013年后,生意出現下滑,他開始考慮轉型。 陳慶平說,之后他到處調研考察商機,發現游艇是“朝陽產業”。“納米比亞政局穩定,風光獨特,每年有100多萬游客,主要來自歐洲,而且中國游客也越來越多。大部分游客都要出海看看海豹、鯨魚,旅游市場在直線上升。” 雖然有機遇,但在納米比亞,游艇生意并不好做。原來在當地經營游艇業務必須要拿到許可證,而納米比亞全國總共就5張許可證,全部由十多年前開發了游艇市場的德國人持有。 為了進入市場,陳慶平逐家去談許可證轉讓。從2015年下半年起談了大半年,終于有一家既有游艇也有飛機的公司愿轉讓游艇業務。 2016年8月1日,陳慶平正式接管“陽帆”游艇公司。為全力經營,他把家從首都搬到了海邊的沃爾維斯灣,女兒陳星宇也辭去當地審計公司的工作,和女婿耿鵬一起管理游艇公司。 有了好幫手,陳慶平的商業想法也在擴張,他說:“游艇公司雖然投資高、門檻高,但后勁很足,發展速度很快,現在我們做了旅游產業鏈上的一個點,站穩腳跟以后還要再擴大,在旅游方面不光做游艇,還想做其他延伸產品。” 【從零開始創業難】 陳慶平接手游艇公司后,原船主不幸去世,很多承諾好的配套服務無法兌現。“原船主一開始承諾帶我們一段時間,教我們處理跟客戶的關系、船的運營和維修等等細節,結果他去世了,我們就只能自己摸索,剛開始對我們來說是很大挑戰,吃了不少苦頭,交了很多學費。”陳星宇說。 陳星宇說,原船主的妻子也“趁火打劫”,卷走了兩個月營業額,現在他們還在打官司。“還有一些客戶,覺得我們對這行不熟,想辦法欺詐,坐完船不給錢,要么就是預訂了人也不來,還說中國人接手游艇服務質量下降,雞蛋里挑骨頭,讓我們覺得很憋屈。現在我們對市場了解了,會篩選出想合作的人,對于會賴賬的,我們寧愿不做生意,也不想與他們打交道。” 陳星宇與耿鵬從零開始,一點點摸索著與客戶和中介打交道,在吃了不少虧后,逐漸理清了客戶關系,游艇公司的管理走上正軌。“我們每天觀察其他幾家游艇公司怎么運作,狀況不斷出現,我們就尋找解決方案,解決后總結,不斷總結,時間長了找出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陳星宇說。 摸清游艇運營“門道”后,2016年底,陳慶平又從南非買了一條船,針對不同客戶群體喜好,安排客戶到不同船上游覽。“中國游客喜歡有船艙的游艇,歐洲游客喜歡開放式有吧臺的游艇,我們有3條船,可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陳星宇說。 據了解,這3條雙體船總共可接待約90名客人。 【服務細節下功夫】 接手“陽帆”后,陳慶平把原有員工也一并留了下來,但在員工待遇上,采取的激勵措施則更靈活。除了優于以往的工資和員工福利,游艇上游客給的小費也由船員自行分配。 船長萊昂·范迪克在幾家游艇公司工作過,對如今的中國老板很滿意。他說:“我的新雇主對我們很好,他們的管理方式很專業,團隊里每個人都能發揮最佳表現,工作起來滿意度也高,我們就像一個幸福的家庭。” 為提升服務質量,“陽帆”的游艇上增加了游客評語書,以便得到一手評價。陳星宇說,為了讓游客在船上看到更多的海豹、海豚、鯨魚和鵜鶘等動物,“我們就多準備一些喂動物的魚,允許延長出海時間”,“這樣雖然成本加大了,但客人可玩得更好”。 在其他服務細節方面,陳星宇介紹說,公司要求導游的講解要包括自然知識、動物知識、當地文化背景和人文地理等,而且“哪個國家來的游客我們就配相應語種的導游,做得更細化”。在配餐方面,“陽帆”公司也針對不同游客口味進行調整,“給每名游客配備的生蠔比別的公司多一倍,食物上靈活性更大”。 與“陽帆”合作的納米比亞中國旅行社的牟昶覺得,“陽帆”公司“預訂回復的速度更及時,溝通更有效率,接待方面非常適應中國客人、尤其是旅游團隊的習慣和需求,比以前合作的公司好太多”。 陳慶平說:“我們進入游艇業后,想改變一下格局,真心實意好好去做……我們游客增加快,德國人也過來學經驗……現在競爭有,但更多是大家互補,游客多了我們還引導到其他公司船上,大家相互調劑,共同發展。”(吳長偉)(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4-27]美媒:印度億萬富豪激增 白手起家新晉富人比例漸增大
- [ 03-10]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近半自中國 因家庭負擔減輕?
- [ 06-02]全美最富白手起家女子1年身價從45億美元降至零
- [ 04-25]澳大利亞兩小伙白手起家創科技公司 變億萬富豪
- [ 03-10]白手起家開出三家餐飲店一家環保公司 宜昌小伙年收400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