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英”網站11月27日文章,原題:印日正聯合力量以在亞洲太空競賽中擊敗中國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此前透露,他們可能會聯合開展登月取樣返回任務,這也標志著兩國之間的合作關系擴展至外太空。 盡管二者有各自獨立的登月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月船2號”發射計劃將于2018年實施,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所研制的探測月球的智能著陸器(SLIM)發射任務將于2019年啟動),但兩國的聯合不無道理,而且它們之前就獲得過成功——自2007至2008年以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賽琳娜”(Selene)軌道器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首個軌道撞擊器“月船1號”曾在月球上發現了水和可以作為人類居住點的月球火山口等。這兩個國家都擔心與中國之間存在的巨大的技術經濟差距,中國正在追趕美國,這些反過來影響了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戰略力量對比以及印度和日本的安全前景。 有追趕就有比較。印度和日本花了10年的時間從軌道器發展到登陸漫游計劃,但中國在2007年至2014年期間已經進行了四次月球任務,而且在最后一次任務中,“嫦娥5-T1”成功繞行月球并進行了攜樣返回任務。在2018到2019年印度和日本投入智能著陸器和“月船2號”時,中國將靠著一個接一個的攜樣返回任務帶來的樣品在技術上遙遙領先——嫦娥5號和嫦娥6號可能帶回幾公斤的月球土壤和巖石用于高端分析,這些分析對于中國在2020年確保安全執行載人任務的空間系統和技術至關重要。中國的月球快速探測計劃使其已經可以同美國和俄羅斯保持步伐一致——后兩個國家也準備在本世紀二十年代開展載人登月計劃。 印度日本聯合月球任務的意義還在于,在對付經濟強國(中國、美國和俄羅斯)時,兩國聯合使得資源更為集中。除此之外,日本還可以給印度提供許多經驗,如在太空發射和勘探領域的公私合作取得的成功:近二十年來,三菱重工一直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消耗性發射系統的主要制造商和運營商。印度如今正在考慮2020年之前將其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的制造、管理和發射業務私有化。 此外,這種伙伴關系也將刺激一些關鍵技術的發展,如電子離子推進(EIP)發動機技術。(實習編譯:向星亦審稿:譚利婭) |
相關閱讀:
- [ 10-04]美媒:中國最新的殲20能擊敗印日俄相似機型
- [ 12-14]印日首腦聯合聲明首提南海 專家:不具備任何實質意義
- [ 03-31]美英德俄印日等多國領導人護照信息被曝意外遭泄
- [ 11-13]東盟分別與印、日、澳三國舉行領導人會議
- [ 12-20]印日海上軍演或形成新戰略軸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