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進央企】鏖戰峽谷:“中國建筑夢之隊”譜寫工匠精神
2017-11-29 10:40:47?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挑戰喀斯特 打造全球首座“管廊橋” 在六盤水市鐘山區育德路,一座離地10米、長約60米的大橋橫跨六威高速。“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而是一段地下綜合管廊,又叫‘管廊橋’,這是我國第一座‘管廊橋’,在全球也是首例”,工區項目經理李海龍告訴記者。 因六盤水特有的喀斯特山地地形,這段管廊所在的位置剛好處在落差較大的低洼處,再加上一條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將從此處經過,為了不影響高速公路施工,項目決定架設一條用于管廊建設的專用橋,這就造就了地下綜合管廊“上天”的奇觀。 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 據悉,六盤水是全國首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之一,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是國內首個山地城市綜合管廊,項目總長度39.8公里,總投資額42.96億元。項目采用了“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的PPP模式,中國建筑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占股80%。目前,項目已完成成品管廊31公里,部分路段已經完成管線入廊并開始試運營工作。 助力六盤水市“精準扶貧” 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中國建筑企業文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層項目是中國建筑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主陣地,大董公路項目、管廊項目采用的基礎設施建設PPP模式,代表了目前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大董公路這些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可以有效的帶動當地脫貧解困和經濟發展,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助力,展現出央企的擔當和新形象。” 六盤水大董公路、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建成后都將深刻改變六盤水城鄉面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建筑通過公開招標優先采用當地建材和務工人員,助力六盤水市“精準扶貧”,并大力促進當地就業,履行央企的社會責任。 地下管廊項目公司副總經理劉宗軼表示,管廊鋼材生產車間加工全部是在當地完成,為拉動當地就業,選用當地下崗工人約3600人參與進來,帶動了六盤水市經濟貢獻,截至今年3月,創造了約6-7億人民幣的經濟增長。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將助推當地脫貧攻堅建設,這也是“精準扶貧”的一個實踐對接。”六盤水市交投公司董事長李遠林說道。 據記者了解,預計2020年,大董公路項目將全面通車,這也是一條對外開放的高速公路項目,開通后,大橋兩側預計還將建立玻璃棧道以及森林氧吧,同時對游客開放。這將給當地旅游業發展帶來機遇,并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編輯:陳姝)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