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貨仍是跨境網購最大痛點 打擊要以信用處罰為抓手 跨境電商在為大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其中,“假貨”問題仍是跨境網購的最大痛點。業界呼吁,打擊跨境網購售假要牢牢以信用處罰為抓手。 中國消費者跨境采購勢頭兇猛 與中國“雙11”網絡購物節相隔僅半個月,美國市場的年末促銷采購季“黑色星期五”也接踵而來。在這全球兩大市場的購物狂歡中,記者采集了上海口岸的相關數據,由此可見中國消費者的跨境采購勢頭有多么“兇猛”。 據上海海關統計,在今年11月11日至14日的“雙11”高峰期里,上海海關共監管各跨境電商企業的進口訂單248.88萬單,貨值3.26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27倍和1.51倍。這意味著中國特色濃郁的“雙11”網絡購物節,同樣成為廣大外國企業和商品的銷售旺季。 而據上海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去年11月20日至30日的“黑色星期五”期間,上海空港口岸直郵進境商品達20.24萬票,占2016年全年直郵進境商品總數近一成,數量比2015年同期猛增9.5倍。從今年前10個月的情況看,上海空港口岸共受理直郵進境商品398.7萬批,同比增長1.86倍。 “毫無疑問,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又將是中國消費者‘買世界’的一個重要時刻。預計僅洋碼頭、小紅書、亞馬遜三家跨境電商企業的日均進境商品數量就超過4萬件。” 上海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從“雙11”到“黑色星期五”的跨境采購來看,中國消費者青睞的外國商品主要是日用品、母嬰用品、服裝和化妝品。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消費者對高水準生活品質的追求以及中國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巨大拓展空間。 為營造高品質跨境電商環境,上海口岸建立了直郵備案商品退出機制,所有跨境商品不再一經備案永久有效。截至11月21日,上海口岸今年已對3460批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境的不合格商品取消備案。 |
相關閱讀:
- [ 11-24]微整型假藥網絡覆滅記 專家:真正假貨源頭在線下
- [ 10-31]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三次審議 網購假貨誰負責?電商法草案二審強化平臺責任
- [ 10-31]網購假貨誰負責?電商法草案二審強化平臺責任
- [ 10-20]拒絕假貨!歐盟航空當局“封殺”神鋼產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