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1月30日電 題:“IP地址荒”不用愁,主導下一代互聯網的IPv6來了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陳宇軒 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但互聯網IP地址不夠用了該怎么辦?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我國將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IPv6商業應用網絡,解決現行互聯網協議IPv4面臨的“IP地址荒”等問題。IPv6是什么?能夠起到哪些作用?IPv6的推廣普及將給互聯網帶來哪些新變化? IPv6解決的核心問題是IP地址擴容 讓我們先來算一算:現行互聯網協議IPv4是32位的編碼,可產生的IP地址數量為2的32次方,也就是約42億個地址。然而,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基于IPv4協議的IP地址數在2011年2月已經分配完畢,我國大約擁有3.38億個。這意味著,在我國網民規模目前達到7.51億人的情況下,人均僅有0.45個IP地址。 “千人計劃”專家、南方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講座教授楊雙華說,我國互聯網發展正領跑世界,對地址資源的需求十分迫切,大規模推廣新的互聯網協議IPv6是必然的選擇。 “以前的電話號碼是五位的,后來需求多了,號碼就不斷增加到七位、八位。互聯網也是一樣,IPv6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IP地址擴容。”他說。 IPv6協議下的地址容量有多大?據楊雙華介紹,IPv6是繼IPv4之后的新一代互聯網協議,它是128位的編碼,可產生的地址數量為2的128次方,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副所長陸峰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如果把網絡比作河流,IP地址比作河流上的碼頭,IPv4和IPv6協議就是網絡數據包的運輸船。相比IPv4,IPv6的功能有了較大改進,可以停靠更多的碼頭。” 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末,IPv6活躍用戶數超過5億,在互聯網用戶中的占比超過50%,同時,新增網絡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 構建一個更加安全的互聯網 基于IPv4協議構建的互聯網世界正面臨網絡安全的挑戰。360互聯網安全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在對197.9萬個網站的漏洞檢查中發現,46.3%的網站有漏洞,其中高危漏洞占7.1%。應用程序錯誤信息、異常頁面導致服務器路徑泄露、跨站腳本攻擊漏洞等是常見的漏洞類型。 專家分析認為,由于互聯網的雛形是機構內部使用的網絡,使用者之間存在信任關系,因此IPv4協議缺乏起源地址驗證機制。這就使得互聯網對上網用戶采用動態分配地址方式,地址與身份不關聯,使得假冒地址行為難以溯源,導致網絡攻擊等安全事件多發。 IPv6的普及或許將改變這一狀況。陸峰表示,IPv6協議在網絡安全防護上做了較大的升級,吸取了IPv4協議遭受各類攻擊的經驗和教訓,增加了多種加密和認證機制,對可能引發的各種網絡安全問題做了較為周全的考慮,有效保障了數據傳輸和網絡控制的安全性,提高了各類網絡攻擊的防護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IPv6由于從技術上解決了網絡實名制和用戶身份溯源問題,實現了用戶精準定位,其普及可以減少網絡詐騙等行為。 行動計劃提出,要強化地址管理,統籌IPv6地址申請、分配、備案等管理工作,落實IPv6網絡地址編碼規劃方案,協同推進IPv6部署與網絡實名制。 “過去,有限的地址資源更多要用在信息傳輸上;如今,IPv6的海量地址可以分配更多的空間來保障網絡安全。”楊雙華說。 下一代互聯網的主導力量 未來,當人們身邊的每個設備都有屬于自己的IP地址,它們之間就能夠實現互相通信,人們也可以通過IP地址直接訪問它們,這就是物聯網的基本框架——IPv6的普及為物聯網的實現提供了基礎。 事實上,除了物聯網,IPv6正在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主導力量。行動計劃提出,要用5到10年的時間,形成下一代互聯網自主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IPv6商業應用網絡,實現下一代互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應用。 陸峰認為,加快部署IPv6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為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興業務創新發展提供網絡基礎條件。 “此次國家出臺具體的行動計劃,將構建起涵蓋技術、網絡、應用、服務在內的網絡信息技術產業新生態,促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網絡基礎設施普及、網絡應用融合創新、網絡服務繁榮發展,搶占IPv6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先機。”他說。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權表示,IPv6是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核心技術和創新平臺,IPv6的規模推進是互聯網技術產業生態的一次全面升級,能夠支持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更快發展,有助于加快形成先進開放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產業生態。 |
相關閱讀:
- [ 11-30]現實題材電視劇豐收 古裝IP劇降溫
- [ 11-30]報告稱:現實題材電視劇豐收 古裝IP劇降溫
- [ 11-23]閩企借助兒童動漫IP躋身全球流量前10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