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截至2016年底,長興縣已全面清除了垃圾河、黑臭河。為有效鞏固提升整治成果,從2017年7月以來,長興縣將水環境治理重心從“集中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從“重點整治”向“深化提升”轉變,按照“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標準,打造了西大河、古城公園內河、劉家渡河等422個鄉村優質水體精品示范點。
11月30日,在浙江省長興縣夾浦鎮吳城村吳城漾河道,工作人員在河道上打撈漂浮物和雜草。從2017年開始,夾浦鎮在原先178名鎮村兩級河長的基礎上,新任命114名河、塘(渠)長,并全部設立公示牌,實現河長(塘長、溝長)全覆蓋。浙江省長興縣地處太湖之濱,境內河網密布,水系發達,水域總面積88.8平方公里。為了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2008年,浙江省在長興縣等地率先開展河長制試點。2013年,長興縣委、縣政府著手建立縣、鄉、村、組四級“河長”管理模式,共落實各級河長547人,宣傳、巡查、監督、曝光一樣不能少。由縣領導擔任縣內16條主要河道“河長”,由鄉鎮領導擔任轄區主要河道或跨村河道“河長”,由村干部擔任行政村內河道“河長”,由承包組組長擔任承包組內河道“河長”,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河長制”管理體系。從2014年至2017年,長興縣財政累計投入75億元用于河道治理和水環境改善。據了解,長興縣河道總長1659公里,已全部納入“河長制”管理。目前,長興縣共落實各級河長528人,小微水體塘長、渠長、澗長2029人。截至2016年底,長興縣已全面清除了垃圾河、黑臭河。為有效鞏固提升整治成果,從2017年7月以來,長興縣將水環境治理重心從“集中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從“重點整治”向“深化提升”轉變,按照“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標準,打造了西大河、古城公園內河、劉家渡河等422個鄉村優質水體精品示范點。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