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商務部國際貿易與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娜 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深刻揭示了新時代更好推動開放發展的新內涵和新要求。 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新形勢下,我國開放型經濟將邁向怎樣的新階段?近期內哪些領域的大門有可能率先開得大一些?為什么要把“一帶一路”作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點工作來抓?如何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框架下正確認識到中央推動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方向?圍繞這些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商務部國際貿易與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 我國開放型經濟將邁向四個新階段 中國經濟時報:十九大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一表述反映出我國開放型經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步入哪些新的階段? 張威:我國開放型經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步入四個新階段。 一是服務業開放與制造業開放相互促進的新階段。2011年-2016年,中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長達到14.49%,服務進出口全球排名不斷提升。未來,除了傳統的制造業開放以外,我國將加快拓展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開放動能由制造業開放向制造業與服務業雙動能發展。 二是自主開放與協議開放深化發展的新階段。目前,我國自貿區協定數量已達到15個,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已形成3批、11家、覆蓋沿海沿江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格局。未來我國開放型經濟將步入協議開放與自主開放向縱深發展的新階段。 三是沿海開放與內陸沿邊開放互動協作的新階段。近年來,中西部地區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外貿增速高于全國整體水平,外資吸引力不斷增強。未來我國開放型經濟將步入沿海開放與內陸沿邊開放互動協作的新階段。 四是引進來與走出去雙輪驅動的新階段。我國注重“引進來”的同時,加快推動“走出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投資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2016年,累計對外直接投資6605.8億美元。未來我國開放型經濟將步入引進來與走出去雙輪驅動的新階段。 三扇開放的大門有望進一步打開 中國經濟時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您認為,近期內哪些領域的大門有可能率先開得大一些? 張威:一是擴大服務業開放大門。《國務院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將重點放寬銀行類金融機構、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保險機構、保險中介機構外資準入限制,放開會計審計、建筑設計、評級服務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推進電信、互聯網、文化、教育、交通運輸等領域有序開放 。二是擴大中西部和沿邊地區開放大門。“一帶一路”建設會推動中西部和沿邊地區走向開放前沿,形成陸海聯動、東西互濟的開放格局。 三是深化對發達國家開放的同時,擴大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開放大門。在繼續深化對發達國家開放的同時,通過簽署自由貿易區(FTA)、雙邊投資協定(BIT)等方式,加強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開放力度。 “一帶一路”為提升中國開放經濟質量注入新動能 中國經濟時報:十九大報告將“一帶一路”建設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作為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點工作來抓,這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張威:“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在新形勢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順應沿線各國人民謀發展、求合作的共同愿望,符合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 首先,“一帶一路”是提升中國開放經濟質量的新動能。中國發展正處于動能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新起點,“一帶一路”能夠改善和拓寬中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與市場空間,完全符合中國經濟結構性調整需求,提升中國經濟發展質量。 其次,“一帶一路”是扭轉中國區域發展失衡的新契機。“一帶一路”橫貫東西,聯通南北,有利于中西部地區借“一帶一路”建設東風,迎頭趕上,形成東中西部協調發展、互動合作的良好格局。 第三,“一帶一路”是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新嘗試。“一帶一路”致力于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合作架構的新愿景,使全球治理結構不斷朝著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有利于中國與沿線國家形成陸海聯動、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格局。 建設自由貿易港要高標準有特色 中國經濟時報: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其中,備受各方關注的當屬報告要求“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由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您對此有怎樣的期許和建議? 張威:對自由貿易港建設,我們應該放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一框架體系下去理解,才能正確認識到中央推動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方向。既然要形成新格局,那么就要在全面開放的關鍵領域取得新突破。這也是自由貿易港建設所肩負的使命。因此,我期待中的自由貿易港,是從全球視角優化資源配置和整合的重大探索,將與國際上最為開放區域接軌,真正做到“境內關外”,真正做到人員、資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率先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對自由貿易港建設,我建議,各地在積極參與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過程中,要做好自由貿易港方案,緊密圍繞新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根據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突出特色,找準定位,明確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作用,貫徹落實“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的目標,對標國際最高水平,實施更高標準的投資、貿易、金融、外匯、出入境等管理制度,并進一步完善相適應的風險防控體系。 為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中國經濟時報: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不僅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首先,為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強大動力。中國堅持在開放中創新,通過不斷的制度創新、業態創新、技術創新,為世界經濟創造更多增長機遇,實現與世界經濟的融合與互動。 其次,為全球社會可持續發展積累寶貴經驗。在開放發展理念帶領下,中國在消除貧困、綠色生態、環境治理、促進就業、人才建設等方面成效顯著,為全球社會可持續發展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發展中國家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 再次,為全球治理可持續提供新的思路。中國的開放發展提高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促進了全球可持續治理變革。在開放發展的引領下,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二十國集團(G20)、金磚國家中勇于擔當,推動建立基于多邊規則和有利于發展的全球治理新框架,為全球治理可持續提供了新的思路。 |
相關閱讀:
- [ 12-02]【領航新征程】6國50名師生“紅歌快閃”學習宣傳十九大
- [ 12-02]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海滄推進國際一流海灣城區建設
- [ 12-02]海滄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譜寫國際一流海灣城區新樂章
- [ 12-02]畬語宣講十九大精神 畬家“三人組”刷爆朋友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