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家政服務簽三方協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少人習慣在網站或者App上叫家政服務。 記者下載了一款家政App,上面可以提供各種常見的家政服務項目,如小時工、保姆、家電清洗等。記者通過這款家政App請了名保姆,隨后,當記者通過家政App提供的聯系方式撥打保姆電話時,卻被告知找錯人了。大約1個小時后,一名男子打來電話,自稱是某家政公司的,詢問起剛才請保姆的事情。 在聊天過程中,男子自稱是上述家政App的工作人員,在記者告知其相關要求后,他表示可以安排1名保姆面試。 記者又詢問安排面試的保姆與家政App的關系,這名男子表示,保姆就是他們公司的。 這名保姆是否與公司簽訂了合同?這名男子表示,保姆與公司簽過合同,是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此可以放心。 不過,這名男子隨后又告訴記者,雇主需要與家政App、保姆簽訂一份三方協議。 既然保姆已經與公司簽過合同,那雇主只需與公司簽約就行了,何必要簽三方協議?見記者提出疑問,工作人員含糊其辭,隨后掛斷電話。 熟人介紹不會簽任何協議 除了通過家政公司或中介介紹,熟人間的介紹也是家政服務人員尋找工作機會的一種常見形式。 熟人間的介紹是否會簽訂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協議呢?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區的劉女士不久前經熟人介紹,給母親請了一名保姆。 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平時不在家,母親生活自理困難,于是在鄰居的介紹下,請了一名老家在河北的保姆。 “我與保姆之間沒有簽訂任何協議,都是口頭上的約定。保姆是自己單干,沒有公司也不通過中介,都是經過熟人間介紹接活兒?!眲⑴空f。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張女士也在熟人介紹下請了一名月嫂。 “我們和月嫂之間沒有簽合同或協議,就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剛開始說的是一個月,后來我媽媽從外地趕來幫忙照顧孩子,就讓月嫂離開了,月嫂也沒有說啥?!睆埮空f。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家政人員為化名) 制圖/李曉軍 |
相關閱讀:
- [ 11-21]商務部:擬建家政服務員檔案數據庫
- [ 11-11]15.9%家政從業者月薪過萬 近七成未簽勞動合同
- [ 11-04]家政服務業供給跟不上需求 業主反映用起來犯難
- [ 10-31]到2018年底 家政服務站將覆蓋鼓樓所有社區
- [ 08-23]“菲傭來了”引熱議 將給家政市場帶來怎樣影響?
- [ 08-11]揭家政市場亂象:保姆現場“等活” 多沒有健康證
- [ 08-10]菲傭要來?除了216小時培訓我們還差什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