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英財經網12月5日文章,原題:中國制造業或許沒那么快遷往非洲中國制造業遷往非洲似乎正越來越成為一種真正的可能。如今,中國的車企正在南非組裝汽車,鞋業公司已向埃塞俄比亞擴張,中國企業家已在盧旺達開辦紡織廠……然而,現在就把非洲稱為下一個世界工廠或許為時尚早。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本月公布的新報告顯示,中國鮮有制造企業因國內工資上漲而遷移工廠。即使正在向海外遷移,其首選目的地也是東南亞而非非洲。該報告的作者史蒂芬·蓋博等研究人員表示,調查說明要對就業崗位轉向低收入東道國的可能性抱現實主義態度。 研究人員對中國640家制造家電、服裝、鞋和玩具等產品且工人達1600萬的工廠進行了調查。與日俱增的工資成本是最被頻繁提及的難題。但這些企業對工資上漲的最普遍反應并非是把工廠遷往勞動成本更低的國家,而是轉向自動化。幾乎1/3受訪企業表示升級技術是首要戰略,超過半數表示這是位居前三的應對措施之一。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明年中國制造商安裝的工業機器人總量將位居世界各國首位,約60萬臺。 受訪企業中,僅有6%說最可能采取的應對措施是遷移生產線,且其中僅半數表示或將遷至境外。62家已經或計劃到國外投資的企業中,僅有2家把非洲列為首選目的地。 其他學者也指出將生產線從中國遷往非洲所面臨的障礙。杜克大學的印德米特·基爾表示,2015年高收入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制造業所占的份額平分秋色,中國占據發展中國家制造業的一半以上。1994年至2015年期間,中國所占份額持續增長,而非洲的份額幾乎紋絲未動。 中國人口逐漸老齡化常被當成需將制造業遷往非洲等國家的另一原因。但基爾認為,中國的勞動力規模仍相當可觀:到2025年15歲至64歲的中國人口將達10億,且到2050年時該年齡段人口的數字也幾乎不會發生變化,“別指望中國會很快拱手讓出制造業崗位?!?作者Lily Kuo,王會聰譯) |
相關閱讀:
- [ 11-17]德國工業聯合會預測該國2017年制造業生產增長3%
- [ 10-17]“神鋼丑聞”折射日本制造業式微
- [ 08-22]制造業尾氣“排放門”讓德國經濟“受傷”
- [ 05-05]蘋果擬投十億美元在美國設立更多制造業崗位
- [ 02-03]財經觀察:誰“偷走”了美國制造業崗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