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也可以是社會治理的“繡花針”
2017-12-06 09:59:38?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提起自己居住的家園,最讓紫荊新苑居民感到驕傲的,是小區中心花園優雅的葡萄藤長廊和熱鬧的“點贊廣場”。這里的歡聲笑語和鄰里情誼,是居民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積極參與民主政治生活的見證,是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下充滿活力的居民自治新時代的見證。如今的錦繡生活,正是由“黨建”這根繡花針織就的。 “小會議,大能量,齊人心” 紫荊新苑小區位于上海黃浦區五里橋街道,20世紀末期,體現上海基層自治成果的“三會”制度便起源于這里。走進中心花園,一個美觀清幽的葡萄藤長廊映入眼簾,給整個小區增添了不少浪漫氣息。 居民陳月芬告訴記者,一年前,葡萄藤長廊年久失修,頂上的橫梁風化腐蝕嚴重,存在安全隱患。而現在,這里煥然一新。促成這件美事的,不是房地產開發商,不是物業公司,而是一次小小的議題征詢會。 在紫荊新苑小區召開的2016年議題征詢會上,居委會干部、街道干部和居民會集一堂。居民代表徐永寶提出,希望能為葡萄藤長廊安裝玻璃遮擋板。他的建議雖然沒被采納,卻引發了一場長廊改造大討論,并形成一份完整的報告,交到后面召開的聽證會。聽證會表決通過后,紫荊居委會黨總支組織聯系社會力量與居民們共同發起了一個眾籌項目。兩個月時間,一個全新的葡萄藤長廊出現在中心廣場。 什么樣的議題征詢會,竟有這么大能量? “它和民主懇談會、監督合議會并稱‘前三會’,這是我們‘三會’制度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創新成果。”五里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潘燕兵介紹,“近年來在黨建引領下,不斷深化‘三會’制度,形成‘三會配三制’機制,即聽證會配套公示制,協調會配套責任制,評議會配套承諾制。同時,在居民區的自治實踐中總結實施了‘前三會’,即在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的前置階段,增設了議題征詢會、民主懇談會、監督合議會,完善了自治議題形成機制、溝通協商機制及民主監督機制。” 在上海創新社會治理的過程中,市委堅持把加強基層黨建作為主線,按照“組織有活力、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的要求,使之成為凝聚千萬市民、推進城市發展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實踐的標準沒有低于這樣的預期,如今上海無數的大街小巷,動人的故事每天上演。 |
相關閱讀:
- [ 12-05]福州市明年基層黨建工作將突出“四個重點”
- [ 12-01]著力在把握四個“度”中凝聚紅色力量
- [ 12-01]黨建聯盟助推地鐵6號線建設 發揮集群式效應
- [ 11-29]閩侯新坡村黨建工作“有一套”
- [ 11-20]嵊泗海上黨建激發新活力:“紅帆”揚船頭 漁民爭先鋒
- [ 11-15]聚焦強基固本 建設偉大工程
- [ 11-15]省領導在榕調研基層黨建和人才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