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銳指出,2017年,全國糧食作物平均單產367公斤/畝,比2016年增加3.6公斤/畝,增長1.0%。糧食單產增加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農業氣候較為有利。秋糧生長前期,全國大部農區光熱充足,降水充沛,有利于秋收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北方農區春播以后,氣溫回升快,除局部地區一段時間發生旱情,多數地區降水次數多,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土壤墑情適宜,有利于一季稻、玉米和大豆的生長發育。南方大部分農區降水較多,庫塘蓄水比較充足,對保障稻田用水和旱糧作物健康成熟有利。9月期間,全國大部分農區氣溫偏高,光溫適宜,有利于秋收糧食作物的灌漿成熟和收曬。整體來看,氣候因素有利于秋糧單產提高。 其次,自然災害較輕,抗災救災得力。春末夏初,雖然東北部分地區出現旱情,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洪澇,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汛抗旱工作的決策部署,最大程度減輕了災害損失。總體來看,2017年全國農業氣象災害輕于上年。據國家減災委統計,今年1-9月份,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2.7億畝,比上年同期減少1.1億畝,下降29%;絕收面積3125萬畝,比上年同期減少2976萬畝,下降49%。 最后,加強技術推廣和田間管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2017年,各地在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不放松糧食生產,積極推進統一供種、統一耕種、統一田間管理和統一病蟲害防治的增產模式,強化田間管理和技術指導服務,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實現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大力推廣水稻智能催芽、大棚育秧、深松整地、側深施肥等增產技術措施,為糧食穩產增產奠定良好基礎。 侯銳表示,全年糧食產量在高產作物大幅調減等情況下,依然實現小幅增產,取得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來之不易,尤其是庫存較多的玉米繼續調減,市場缺口較大的大豆及小品種繼續增加,充分說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
相關閱讀:
- [ 11-29]福建省糧食企業將分四個誠信等級 實行分類監管
- [ 11-18]【領航新征程】聚焦十九大 暢談中國與世界
- [ 11-10]巴西今年糧食總產量預計2.416億噸 增長三成
- [ 11-03]敘利亞官員說敘利亞沒有出現糧食危機
- [ 11-03]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
- [ 10-30]中國向阿富汗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 [ 10-30]中國向阿富汗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